聖母峰的半套大掃除?難過登天的尼泊爾軍隊「喜馬拉雅清運計畫」

長年被戲謔諷刺是「世界最高垃圾掩埋場」的喜瑪拉雅山聖母峰,近年隨着氣候暖化、冰雪融化而曝露的大量垃圾,加劇了尼泊爾極爲頭痛的自然環保與觀光問題。圖爲排隊等着攻頂的聖母峰登山客。 圖/法新社

聖母峰的半套大掃除?難過登天的尼泊爾軍隊「喜馬拉雅清運計劃」

「沒有雪巴人,他們是攻不了頂的。」長年被戲謔諷刺是「世界最高垃圾掩埋場」的喜瑪拉雅山聖母峰,近年隨着氣候暖化、冰雪融化而曝露的大量垃圾,加劇了尼泊爾極爲頭痛的自然環保與觀光問題。就在春季登山季將至的同時,尼泊爾政府宣佈將派遣一支軍隊登上聖母峰,預計清運的大量垃圾將超過3萬5,000公斤,並視情況協助搬運遇難的登山者遺體羣下山。但這項遠大目標卻也有雪巴人質疑成效有限:只靠軍人根本攀登不了聖母峰高處,若少了登山能手雪巴人的入團協助,實際上也只能在海拔較低處冒命清掃。

海拔高達8,848公尺的喜馬拉雅山主峰——聖母峰——是全世界登山好手心之所向的終極巔峰。一般來說,聖母峰的攻頂時機,主要落在5月與11月的「乾季」。儘管攀登聖母峰,每一步都是極大風險,但依然吸引許多志者攀登朝聖。隨之衍生的垃圾堆積問題,也有加劇趨勢。

這些垃圾可能是救難救命的氧氣瓶罐、簡易炊煮用的瓦斯罐、各種登山設備、塑膠帳篷、食物包裝...等。除了涌入挑戰攻頂聖母峰的登山客,不斷製造新一批垃圾,持續污染環境;氣候暖化導致冰雪融化,也讓過往被冰封、看不見的隱藏垃圾漸漸曝露出來。

聖母峰的垃圾污染問題,不只長年遭到自然環保團體、登山客輿論施壓,更對「聖母峰觀光」這塊支撐着尼泊爾經濟的金字招牌,有着偌大的負面衝擊。

除了涌入挑戰攻頂聖母峰的登山客,不斷製造新一批垃圾,持續污染環境;氣候暖化導致冰雪融化,也讓過往被冰封、看不見的隱藏垃圾漸漸曝露出來。 圖/美聯社

眼看2020年聖母峰的春季登山季即將到來,尼泊爾政府日前也宣佈將派遣軍隊,攀登喜馬拉雅山以清運約3萬5,000公斤的大量堆積垃圾,主要行動範圍包含:

主峰的聖母峰(Everest,海拔8,848公尺),以及洛子峰(Lhotse,海拔8,516公尺)、普莫里峰(Pumori,海拔7,161公尺)、阿瑪達布拉姆峰(Amadablam,海拔6,856公尺)、馬卡魯峰(Makalu,海拔8,485公尺)、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海拔8,167),一共6座高峰羣;同時也會視情況判斷,儘可能協助搬運那些不幸遇難的登山者遺體羣。

官方預估,行動將花費約8.6億尼泊爾盧比(約2.26億新臺幣),但這項清運計劃卻也有雪巴人質疑喊話——在「世界屋脊」上,就算是登山老手也難免遭逢生命威脅。2019年,聖母峰上就有至少11人失蹤或死亡;儘管士兵訓練有素、體格良好,軍方過往也有過參與聖母峰垃圾清理的經驗,但要在8,000多公尺上下的極限高峰,完成困難度極大的垃圾、甚至遺體搬運任務,「那就只有雪巴人才辦得到」。

雪巴人(Sherpa)是散居於尼泊爾、中國、印度、不丹等邊界的一支民族。由於世代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周遭的高山地帶,善於爬山且熟識當地地理氣象,常作爲聖母峰攻頂登山隊的嚮導、搬運工人等,以賺取生活費用。

「他們只能在較低的海拔處蒐集垃圾。」24度攻頂聖母峰、創下世界紀錄的雪巴人瑞塔(Kami Rita Sherpa)向《BBC》表示,尼泊爾軍隊並沒有足夠的登山技巧與知識,面對險峻的世界第一高峰,「(尼泊爾軍方)應該動員雪巴人,參與高海拔地區的垃圾大掃除行動」,並且「給予適度的報酬回饋」。

「(尼泊爾軍方)應該動員雪巴人,參與高海拔地區的垃圾大掃除行動」,並且「給予適度的報酬回饋」,24度攻頂聖母峰、創下世界紀錄的雪巴人瑞塔(Kami Rita Sherpa)如此表示。圖爲一名在喜馬拉雅山上清運垃圾的雪巴人。 圖/路透社

事實上,尼泊爾官方並不是第一次派遣團隊,展開聖母峰的垃圾大清掃。2019年,尼泊爾軍方就曾啓動爲期約1個月的「薩嘉瑪莎清運行動2076」(Sagarmatha Clean Campaign 2076;薩嘉瑪莎爲聖母峰尼泊爾語的音譯,2076則爲尼泊爾歷中2019的對照年份)。

「薩嘉瑪莎清運行動2076」是聖母峰開放以來,尼泊爾政府首度與民間環保、登山組織合作。當時清掃範圍主要落在聖母峰南坡的最後一大段攻頂路程——基地大本營(海拔5,364公尺)、以及其上的1號~4號營——最終運下了1萬公斤的垃圾,以及4具登山者遺體。

當時聖母峰的垃圾清運核心團隊,是由12名雪巴人及尼泊爾軍隊組成,雪巴人負責蒐集搬運基地大本營以上、各個營地的高海拔地區垃圾;軍方則出動直升機搬運支援。

考慮到本回軍方的聖母峰垃圾清運行動,清運目標的3萬5,000公斤是去年的3~4倍,需要徵集的部隊及雪巴人規模、耗費資源,恐怕也會遠超去年。不只垃圾,被冰封掩埋的登山者遺體可以重達150公斤,負載登山裝備的同時,還要小心攀爬前行,將沈重遺體搬至直升機可運載的下方地區,重重困難就連雪巴人也是如履薄冰,對於軍隊來說難度更可想而知。

圖爲2019年「薩嘉瑪莎清運行動2076」從聖母峰運下的垃圾。 圖/路透社

但2020年的聖母峰垃圾大清掃,從官方聲明來看,將透過軍隊完成任務,當前卻未提及與雪巴人協作。對此,尼泊爾軍方的發言人潘迪(Bigyan Dev Pandey)表示,他對自己的同袍團隊「有信心」,必能在今年的清運任務中,成功抵達高海拔地區,行動預計將於今年6月5日完成。

無法具體得知是否基於經費、策略(蒐集清運相對較低海拔地區的垃圾)或其他因素考量,也讓外界頗爲疑惑。在Twitter上,甚至有部份激進言論質疑指控:雪巴人嚮導登山客攻頂才賺了一筆,但他們的客人、甚至他們自己也可能製造垃圾,然後現在又要喊話政府花錢要請他們去收垃圾,解決他們製造的問題——他們當然會砲轟軍方的計劃啊。

而除了危險度極高的人力垃圾搬運,爲了解決聖母峰「垃圾山」的積弊問題,尼泊爾政府早在2014年,就已推行「垃圾押金」政策,規定每一支登山團隊必須支付4,000元美元的押金,每位登山者必須帶回至少8公斤的垃圾量,纔可以拿回押金。

但由於氧氣罐等消耗性的裝備極爲沈重,就連雪巴人也承認,要在回程的艱難路上全部帶回,確實讓人意興闌珊,加上聖母峰登山許可證每張就要價1萬1,000元美元(約新臺幣33萬元),每團4,000美元的垃圾押金,相較之下似乎也就沒那麼「貴」了。這項立意良善的政策,也因此成效十分有限,回收率僅約5成。

而從2020年1月開始生效的「聖母峰地區一次性塑膠禁令」,雖然禁止使用厚度在30微米以下的塑膠袋(塑膠瓶尚不受限制),有望減少塑膠垃圾量,但若有違反該怎麼處置?卻至今都還沒有明確細則對外公佈。

今年的聖母峰垃圾清運行動,預計將於6月5日完成。 圖/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