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八凱旋背後,有大灣區的科技助力……
11月4日凌晨1點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神舟十八號凱旋的背後,有着灣區力量作科技保障。
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着陸期間,由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的亞太6D衛星爲着陸區現場提供衛星通信保障。
據瞭解,爲配合保障此次回收任務,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相關團隊,涵蓋後臺衛星、射頻、基帶、網絡以及運維值班技術人員等多個關鍵領域,他們共同制定了綜合的保障方案,對衛星通信系統的技術參數進行最優化調整。
“我們主要保障着陸區媒體直播和工作人員上網的衛星通信。”現場工程師熊文韡說,由於該項目比較重要,需要進行長時間、多次的測試。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着陸期間,他們在現場順利完成任務。
據介紹,亞太6D衛星(又名:深圳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顆Ku頻段高通量通信衛星,具有廣覆蓋、高性能、大帶寬、小終端等突出優勢。2020年7月,亞太6D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0月底正式交付用戶並全面投入應用。亞太星通團隊及其產業鏈終端系列產品已連續七次爲神舟系列航天任務提供保障,在國家重大事件、重點任務和關鍵時刻提供高品質、強可靠的衛星通信服務保障工作。
今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其中,亞太6D衛星爲此次返回任務的央視直播提供通信保障。
香港獲月壤樣品研究解開“月球之謎”
在國家航天事業上,香港也積極貢獻自己的科研力量。作爲香港首支對月壤進行研究的團隊,香港大學在一年前獲得由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本822.6毫克,以研究月球的地質和熱演化歷史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行星地質學家錢煜奇前不久透露,目前團隊的研究已經獲取玄武岩中各類礦物主微量元素含量的初步數據,有望揭示該地區獨特的火山活動歷史。“港大這次申請到的嫦娥五號月壤樣品比較特殊,某些顆粒相對較大,礦物顆粒較爲粗大,這可能反映了月球玄武岩噴發過程較爲緩慢的特點。”錢煜奇指出,團隊還在月壤樣品中發現一些顆粒含有較細小的晶體,表明它們經歷了較快的冷卻過程。“樣品中同時包含了冷卻速度較快和較慢的顆粒,這可能揭示了該地區獨特的火山活動歷史。”錢煜奇說。
前不久,香港理工大學也宣佈,成功獲得由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土壤樣品,包括一份400毫克的表面鏟取樣品及一份42.6毫克的深層鑽取樣品。理大科研團隊將深入月壤結構,探討在“月壤中找水”
其中,400g表面鏟取樣本是由港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主任容啓亮教授帶領的團隊,於2020年爲嫦娥五號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採集而來的。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港理大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波激動地表示,本次研究利用一體式多功能原位分析設備,可在月壤顆粒的同一點上進行12種不同分析,探索在“月壤中找水”,研究月壤中熔結碎屑的微觀結構、其中的水含量及來源,爲未來人類到月球建立研究基地打基礎。
港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形容月壤是國家“極其珍貴的禮物”,大學會通過研究推動香港及國家的航天科研發展,“協助香港成爲國際創科中心,爲國家建設科技強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港理大擬申請嫦娥六號帶回的月背月壤樣品,以全面瞭解月球結構。吳波進一步解釋說,未來嫦娥七號及八號的探月工程擬在月球南極建設基地,希望通過研究找出月球上的水資源來源,“確保航天員在月球上能長時間生活”。
大灣區的科研力量
助力國家航天建設發展
爲人類太空探索作貢獻
讓我們一起點贊!
來源:深圳特區報、南方+、光明網等
監製/胡翼 宋雪主編/張蓓 值班編輯/黃葳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