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學觀藝術 這不是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大學時曾看過一本科普書,內容是由一位醫師講述多個腦神經異常病患的種種,書名爲《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當時的封面(1996年由天下文化出版的版本)使我印象深刻,因爲那頭戴禮帽、臉孔被高音譜記號取代的男子肖像,立即讓人想到超現實主義名畫——《人子(The Son of Man, 1964)》,來自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1996年 天下文化出版/圖 學好書房
1964 《人子》又稱《男人之子》或《戴黑帽的男人》/圖 Wikipedia
我想那本書的封面或許正是致敬。因爲若是知悉馬格利特與其畫作,再參照該書同名篇章的內容,兩者內涵的相通之處簡直令人拍案叫絕。該篇談論了「視覺失認症」,是指在「只透過視覺」時,可以「描述特徵」卻無法「判斷定義」所見之物。比如說,患者會說「我看見一個球體的、青綠色的物品」卻不知道「那是一顆青蘋果」,但他如果聞到或摸到時卻能知道(在書中,該患者想戴上帽子時,朝着太太的臉伸過手去,直到太太出聲叫他才認出來)。用這個角度來看馬格利特的作品,往往也是「可以說出畫面裡有什麼」卻「不知道湊起來到底是什麼意思?」
馬格利特知道自己的畫作會讓人「自問卻無法自答」。他曾迴應:「我的畫作隱藏着未知和謎團。它勾起想像,使人好奇。但其實它什麼都不是,因爲混亂是無從被認識的。」也就是說,這種無以名狀的懸浮感,正是他對現實的詮釋。而且順着這個脈絡再去細想,對於「人」,我們認識的起點就是「臉」,這個臉就專屬於這個人(大腦中還真的有專門處理人臉的神經),而馬格利特的許多畫作中都有臉孔的移除、被遮蔽、被取代或者成爲面具般的零件(例如:《戀人Lovers, 1928》、《強暴Rape, 1945》、《朝聖者The Pilgrim, 1966》⋯⋯等等),正如我們能從一張臉說出那是誰,但那是一張「真正」的臉嗎?那是真正的他嗎?對於我們所認識的一切,是否永遠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懷疑空間?
【延伸閱讀】神秘學觀藝術 何不跟自己的腦袋玩?艾雪M.C.Escher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