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迷失在內心深海中的人,需要更多光來照亮

電影:《深海》

類型:動畫、奇幻

導演:田曉鵬

編劇:田曉鵬、田博

主演:蘇鑫、王亭文、滕奎興、楊婷等

上映時間:2023年1月22日

即使幼小的參宿被好心人從大海中救起來了,她也是個被心中“完美母親”拋棄了的小孩。“拋棄者”與“被拋棄者”的博弈貫穿“被拋棄者”的一生,他們將用一生尋找失蹤的“精神臍帶”。

《深海》是一部展現爲了追蹤“精神臍帶”而必須長期行走夜路的孤獨者的奇幻動畫電影,有些人過早地被自己的父親、母親拋棄,或者是生活上的拋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拋棄。因此,他們常常要窮盡一生來向拋棄自己的人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按照別人的評價標準修剪自己的意識行爲,努力長成應該被愛的模樣,以獲得他們的關注和肯定。

沒有獲得愛不是因爲被拋棄者不優秀,不值得被愛,而是因爲拋棄他們的人不想付出愛。被拋棄者就陷入了一個越努力越不受到關注的怪圈,直到他們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以自我滿足爲滿足,可能天就亮了。

電影《深海》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女孩參宿跟父親、繼母和他們生的弟弟一起乘坐郵輪觀光,可是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生母親,生母不願意被打擾屢次拒絕參宿。夜晚大海突降暴風雨,參宿不幸墜海,誤入想象中的深海世界,遇見了深海大飯店的老闆南河,開始了一段奇幻之旅。

參宿的尋母之旅是故事的核心。參宿每每看到父親繼母弟弟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便意識到自己是個“沒親媽的孩子”。女孩,尤其是失去媽媽的女孩容易自我價值感極低,在惶恐不安中長大,讓人想起許多人間悲喜劇的套路。然而,參宿的現存家庭完全忽視了這一點,否認心理醫生的診斷,否認孩子的症狀,導致她無法消化內心的負面情緒。參宿心中被強行扯斷了的“精神臍帶”留下的傷口不會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強行轉移注意力而自愈,需要對症下藥。

跟隨黑色的海精靈指引初到深海大飯店的參宿,從冷漠的家庭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面對面目猙獰的大飯店老闆南河和形形色色的客人,更加的弱小無助,她需要給他人提供價值才能留下生存。深海大飯店中的各種海洋動物有些話癆體質,喜歡享受各種美食,插入《舌尖上的中國》的畫外音,帶來一些喜感。他們關注的創意菜、貸款等話題非常現實,還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痰盂、教堂裡的彩色玻璃等等意象,使現實與幻想極力拉扯,所以直到影片結尾才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純粹的幻境,而是個夢境,是創作者前期就預設好的。

深海象徵一個人深不見底的內心世界,參宿不肯換掉的紅色外套是母親的象徵,她印象中的母親總是穿紅色的衣服,也是她內心被壓抑的衝動和反抗。參宿墜海後不慎丟失了紅色外套,但是它化身成爲紅色的“喪氣鬼”一直纏着她,衆人唯恐避之不及。黑色的海精靈象徵參宿未完成的對母親的依戀,引導她一直尋找。人的內心本該是有秩序的五彩斑斕的世界,因爲不平衡的情緒能量變得暗流涌動,隨時會吞噬參宿的正常意識。

如何治癒被拋棄的創傷並不是一部電影能夠完成的任務,只要母親不回來,參宿就很難找到合適的替代品完成這個課題,夢境裡的南河也不能。爲什麼不能呢?

因爲南河在現實中是遊輪上表演節目的小丑,用生命救助了墜海的參宿,兩個人是救人與被救者的關係,沒有完成共同成長的深刻課題,沒有產生需要時間、經歷共同醞釀出來的深層情感鏈接,比如親情、愛情、友情,所以也就無法給予參宿持續的情感方面的療愈。南河和參宿都是某種被拋棄了的人,所以本質是一類人,南河基於現實層面的、沉重的、特別值得尊重的救人行爲會給參宿一種精神傳遞,傳遞一些對未來的希望,也許參宿會在長大後遇見的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最後,參宿被救了,活着就有希望,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悲劇,她仍然需要尋找“心中的母親”。

聯想到另一部以一個小女孩的形象闖入秘境完成某個人生課題爲主題的電影《千與千尋》,千尋在現實中有完整的家庭,通過進入秘境從幼稚變得自立自強,爲未來的成長做準備。而參宿家庭破碎,無立錐之地,尋找依戀者的肯定。兩者起因動機不一樣,完成的課題不一樣。

千尋和白龍在秘境分離了,算是一個少男少女完成階段性人生課題的團圓結局,留下了離開任何人都可以獨立成長的力量,讓人們相信人生很長,有緣再聚。那段美好的治癒的能量可以滋養一個人一生,那種失去是一種必然的可接受的完整的給予。而《深海》中的參宿很不幸,好心人用生命挽救了參宿的生命,以命換命的方式很沉重。她還是要尋找母親,還多了一份無法報答的恩情,這份沉重的饋贈逼迫參宿一夜長大,帶着另一個人的善意活下去。

希望這部影片中偶然迸發出來的光能夠照亮那些獨自走在長夜的人,當然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