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從“中資聯”到極目科技,62億金融“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百萬本金連續多日無法兌付後,投資人張莉(化名)聽到了陳羣失聯的消息,她的情緒瞬間由焦慮轉變爲氣憤。

根據網傳的一張報警回執單照片,近日上海極目銀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目科技“)創始人、法定代表人陳羣失聯,只留下一張打印的A4紙張,上面寫有“無法兌付投資人的錢合計62億”,他還拖欠着近千名員工兩個月的薪資。

陳羣還有一個更廣爲認知的身份:“中資聯”的財富管理品牌創始人。經過連日的調查,銀柿財經發現,陳羣的業務版圖包括金融端和科技端。其中,成立於2023年的極目科技重點投資產品有元宇宙、AIGC等燒錢項目。金融端則以“中資聯”品牌旗下公司上海明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暄基金”)所謂的銷售人員將不良資產包收益權包裝成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向全國多地投資人兜售,但認購合同中的不良資產包的交易疑點重重,涉嫌自融。

6月7日,銀柿財經以投資人身份撥打上海浦東分局經偵電話,工作人員回覆稱相關案件已在立案偵查階段。陳羣的電話則始終無法打通,語音提示稱“已啓用短信呼服務”。

“極目未來園”招牌已被拆除

“前幾天我們拿到了離職證明,4月和5月的工資還要有一段時間纔有結果。”經過一週多的煎熬等待,極目科技前員工何敏(化名)終於在6月6日收到了公司給出的解決方案。

根據《通知》,極目科技上海地區各事業部負責人在6月3日領取員工的退工單、離職證明等,外省市員工會在近期領取到離職證明。公司已將4月工資統一提交給人社部門,進入勞動監察程序,5月工資、經濟補償金等之後也將提請人社部門處置。

離職證明有着落後,何敏稍微鬆了一口氣,但能否拿到公司欠下的兩個月薪資,她心裡依舊沒底。

包括何敏在內的多名極目科技員工反饋稱,公司辦公設備多是租賃的,兩棟辦公大樓產權屬於當地政府,公司自行完成內部裝修。極目科技資產可能無法完全覆蓋員工欠薪。

5月31日,銀柿財經曾實地探訪位於上海寶山區廟行鎮南薀藻路819、869號的極目科技辦公產業園,憑藉大門口的招牌上殘留的痕跡,還能看出“極目未來園”字樣。擡頭望去,已經見不到網傳照片裡掛在辦公大樓外牆上的LOGO。園區門口柵欄緊閉,從5月28日起就已不再讓員工進入。

5月31日,銀柿財經實地探訪“極目未來園”

從當地明星企業到被傳出解散、創始人失聯,極目科技的分崩離析不過是幾天的功夫。

“5月27日上午我們還在正常上班,下午就被通知老闆跑路,接下來可以不用來上班了。”收到通知那天,何敏一下子懵了。5月28日她來到產業園,看見有政府人員在拆卸公司LOGO。

何敏還收到了同事轉發的報警回執單照片。該回執單顯示,報案人爲劉濤。據極目科技員工反饋,劉濤職務爲極目科技執行副總裁。他在5月27日到寶山區廟行派出所報案稱,自己供職於極目未來園,老闆陳羣於2024年5月24日9時開始失聯,劉濤於2024年5月26日18時至陳羣所住別墅找人時,發現該址已人去樓空、房間留有一張打印的A4紙和一個U盤。其中,A4紙上寫有“陳羣無法兌付投資人的錢合計62億,最終只能選擇逃避”。

報警回執單上還顯示,劉濤反映,陳羣拖欠着極目未來園800餘名員工兩個月的工資。

網傳的報警回執單

探訪未來園當天,現場有幾位自稱廟行鎮政府工作人員的人士表示,目前正在梳理極目科技資產,園區附近有勞動監察相關部門在登記公司員工的基本信息。到達處置地點時,銀柿財經還看到,有銀行、供應商等也前來登記極目科技欠款信息。

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透露,極目科技員工薪資水平較高,不少人月薪有一兩萬元,這幾天登記下來拖欠員工薪資已超千萬元。

高收益的“不良資產包項目”

陳羣失聯後,不只是極目科技員工受到波及,還有一衆投資人陷入了恐慌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陳羣是“中資聯”品牌的創始人,名下還有財富管理業務。公司曾對外宣稱他曾被授予“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促進會”榮譽會員,被聘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行業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十大誠信人物”“2014中國經濟人物”。但以上身份和組織中,銀柿財經僅查詢到“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在該會官網會員查詢中也沒找到陳羣。

在陳羣失聯前10多天,中資聯產品的兌付就出現了異常。“5月17日、5月18日我有兩筆投資款項剛好到期,當時業務員說10個工作日內就會到賬。”直至傳出陳羣失聯,張莉(化名)的本金依舊沒能兌付,她才意識到錢可能要打水漂了。

這幾天,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在線上聚集,銀柿財經所在的微信羣人數已達500人。從受訪對象反饋情況來看,5月份之前大部分投資人還能兌付,還有人在5月14日甚至都贖回了本金。多位投資人從業務員處獲悉,財富端的在投存量規模有30億元左右。但這與陳羣留下紙條所稱的無法兌付62億元一數字還相差32億元。

高回報率、如期兌付是不少投資人當時決定入局的主要原因。

張莉是重慶人,她從2019年起就接觸到了“中資聯”品牌。“當時重慶公司業務員朋友稱這個理財產品年化利率能達到8%以上,保本保息,我就先投了10萬元左右試試水。”連續幾年,收益都正常兌付了,她後來便加大了投資,前後共投了100多萬元。

同時,各地不少業務員自己也是投資人。筱曉(化名)曾在2022年入職中資聯湖南分公司,她介紹稱,業務員在賣產品時會說是明暄基金的銷售,轉正要有拉人投資20萬元的業績,轉正後每兩個月則要有拉人投資30萬元的業績。

爲了轉正,筱曉自己投了20多萬元進去,年化收益率在9%左右。她曾有過猶豫。“這個收益很高,一開始我是不相信的。”然而,工作一段時間後,看到身邊有在金融行業從業多年的同事都買了產品,兌付也沒出現過問題,筱曉就有所動搖。

通過與多位投資人的接觸,銀柿財經瞭解到,中資聯各地公司業務員對於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承諾在8%~10%左右,按照合同,按月付息。購買產品的投資者散佈在全國各地,其中長三角地區、中部地區偏多,還有不少是退休老人。

什麼樣的投資產品能達到如此高的收益率?筱曉回憶稱,“當時經理有介紹說是固收類的理財產品。”翻看幾位投資人提供的認購合同後,銀柿財經發現,投資標的基礎資產實爲諸如信貸、債權類的不良資產包。通過合同,投資人獲得了這類資產包的收益權。

“恆潤5期”收益權產品認購合同

財務出身的張莉自認是一名認真的投資者,她詳細閱讀了合同中的各項條款。2023年7月份聽說中植系出現兌付違約後,張莉注意到自己購買的收益權產品的融資方式與之相似。

“當時我打算提前贖回,但業務員說可以去明暄基金上海總部調研再作決定。”張莉出發去上海前,金融行業的朋友還給她準備了一份詳細的問題,諸如不良資產包來源、構成、利潤情況,還有風控措施、到期無法兌付的解決方案等等。

明暄基金辦公前臺 受訪者提供

在參觀時,張莉瞭解到了不良資產包的收益邏輯。她講述道,“他們旗下的公司以價值的3折~5折的力度從資管公司拿到不良資產包,再以7折~8折賣出去。”張莉提供的調研筆記顯示,“本次不良資產利潤(爲)50%~60%,包含住宅、商鋪、商用或辦公用房”。

“接待的高管回覆了準備好的問題,還特地展示了最近他們與上海一家公司簽訂的債權轉讓協議書。”張莉提到,對方不讓拍照。調研結束後,她對產品的信心有所恢復,放棄了提前贖回。

彼時,張莉並未深究不良資產包的具體資產及估值,多位投資者簽署的合同以及附件對此也都隻字未提,銀柿財經也未找到與收益率相關的具體數字。不過有受訪投資人稱,投資的年化利率不只是口頭約定,業務員有給他們發月收益率表,而且產品查詢APP或小程序上也有明確的年化利率。

產品月收益率表

合同中還有這樣一個條款,“本合同項目下雖約定了轉讓對價和收益,但是轉讓方不對標的收益權的收益情況做出承諾或保證,亦不會承諾或保證最低收益或資金安全。”

在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從業多年的魏敘(化名)表示,不良資產屬於非標產品,處置遠比想象中複雜,單個案例利潤可能能實現20%~30%,還要看處置週期,而全年的收益水平就說不準了。“這需要投資人親自調查和評估不良資產的真實性,有時候專業人士都會踩坑。”

P2P整頓後,主要公司集體註銷

根據羣內多位投資人發出的認購合同照片,他們投資的產品名稱主要有宏達、浩源、西泰、恆泰、潤泰、恆潤、鼎信、豐元等系列,並不是明暄基金旗下的備案產品,合同中也沒有“極目科技”的身影。

豐元收益權認購確認書 受訪者提供

在本金無法贖回的幾天後,有投資人才第一次聽到“陳羣”這個名字,才知道他名下既有財富業務,還有科技板塊。而這兩者業務之間的的關聯性,也是大多數人的困惑。

在對投資局中的公司進行梳理後,銀柿財經拼湊出了陳羣的金融版圖,也發現財富端業務與極目科技之間的隱秘聯繫。

在對外介紹中,經過十餘年發展,“中資聯”品牌形成了“財富管理、區塊鏈技術、私募基金、融資租賃、資產管理、不良資產處理等業務”。

根據公開資料,“中資聯”早期以P2P起家,陳羣被報道稱爲“從業多年的股權投資人”。他在2011年在江蘇開啓了創業之路,創立了蘇州中資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後,過了兩年又成立了南京貝格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這家公司專注爲投資人搭建網絡借貸服務平臺。

當時趕上國內P2P平臺爆發的時期,“中資聯”的子公司在2014年~2018年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多地成立發展起來,佈局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蘇州、常州、無錫、崑山、長沙、合肥、蕪湖,武漢、南昌、南寧等地。其中,上海中資聯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成爲總部地址。

蓬勃發展之下,“中資聯”相關高管名下企業開始涌現。諸如中資聯蘇州公司東環分公司負責人劉彬堰、中資聯南寧分公司負責人王建在2016年出資加入明暄基金,明暄基金旗下也成立了多家合夥企業。

陳羣金融版圖發展時間線

羣泰融資租賃系公司在加快擴張步伐。天眼查顯示,羣泰(上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於2015年成立,法定代表人爲陳羣。短短几年間,這家公司在全國設立了20家分公司。

“中資聯”也沒有落下對資管公司的佈局。據《中國經營報》在2021年發出的一篇報道提到,“中資聯”品牌下的企業包括深圳市東方永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永泰”)、上海本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始資管”)、廈門天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宜資管”)等多家公司。

東方永泰、本始資管均成立於2015年,天宜資管成立於2017年。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東方永泰受讓過多筆不良債權,並進行司法追償。

對於區塊鏈技術,“中資聯”也有涉足。陳羣在2015年、2017年相繼投資成立了上海指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指旺科技”)、上海旺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旺鏈科技”),它們均推出過金融科技項目。羣泰(上海)融資租賃則在2021年投資過上海芯賽雲計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賽雲”)。

然而,在“中資聯”金融版圖發展如火如荼時,相關部門開始加大P2P的整頓規範和清退。中資聯分佈在多地的分公司也在2018年~2022年這幾年相繼註銷,尤其是包括上海中資聯在內等主要公司在2022年集體註銷。本始資管也在當年9月註銷。

不少公司是在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檢查後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主要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無法聯繫”,之後企業直接申請註銷。部分公司接受的檢查還是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治理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定向抽查。

陳羣的科技版圖發展

2022年,是陳羣事業發展的重要節點,名字中含有“中資聯”三字的企業基本在這一年註銷完畢。“2022年11月份,陳羣來長沙公司召開了一次大會,當時只有開了單的業務員才能夠參加。”筱曉親眼見到過陳羣,他看上去很年輕,“他提到會重點發展科技板塊,主要就是元宇宙之類的,講得天花亂墜,聽不太懂。”這次大會,筱曉對陳羣印象是“思維有點跳躍,不像是大老闆的樣子”。網傳身份信息照片顯示,陳羣還是個“85後”。

很快,在2023年2月,陳羣就成立了極目科技。天眼查對極目科技介紹還是“羣泰融資租賃”成員,指旺科技、旺鏈科技、芯賽雲正是極目科技在2023年成立後入股投資的企業。

資產交易涉嫌自融

在財富端產品的宣傳當中,極目科技的“金融科技”“文旅元宇宙”被頻頻提及。

一位湖南投資人發出的與明暄基金業務員的聊天記錄顯示,“公司充足的有抵押的底層資產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綜合的收入,都可以很好的(地)保障財富端投資客戶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極目科技)目前盈利及發展都不錯,特別是景區文旅這塊,2023年已簽約了900多家地方景區文旅AI元宇宙項目”等等。

那極目科技經營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據媒體報道,2023年極目科技完成12個不同行業的投資佈局,涵蓋元宇宙、人工智能、雲計算、AIGC、金融科技、醫療及寵物等,投資金額達4億~5億元。

目前,極目科技孵化投資的項目有芯賽雲、積木優工、盛陽伍月、尋它科技、極目泳池衛士等。該公司多位受訪員工介紹,公司商業模式爲創業孵化,大部分項目在市場拓展階段,比較“燒錢”,僅有少部分項目有營收。像盛陽伍月主營景區文旅AI元宇宙項目,企查查顯示,盛陽伍月參與的招投標信息爲零。

在今年1月底,極目科技合夥人、營銷總裁樂毅曾向媒體表示,未來五年極目科技將投入30億元佈局前沿科技賽道。現有項目尚未回血,這不禁讓人想問,進入新賽道的資金從何而來?

綜合投資人簽署合同中的企業信息,銀柿財經注意到,陳羣的“中資聯”品牌旗下公司不良資產包交易涉嫌自融。

多位投資人提供的合同附件顯示,東方永泰持有的不良資產包主要是在地方交易所進行登記掛牌出讓,諸如甘肅省產權交易所集團、西藏產權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玉林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本始資管、天宜資管、浙江千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盛資管”)等則是摘牌方。

投資者認購合同中的文件

以筱曉在2022年12月底簽署的《豐元10期收益權轉讓合同》爲例。收益權轉讓方(甲方)爲天宜資管,受讓人爲筱曉。標的基礎資產爲天宜資管持有的玉林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的債權轉讓項目,即東方永泰債權轉讓第10期。

這樣看,“中資聯”品牌不良資產處置公司諸如東方永泰獲得債權資產後,通過地方交易場所掛牌,然後由關聯方本始資管、天宜資管等資管公司進行摘牌。期間,包裝成融資產品,由明暄基金旗下所謂的子公司業務員銷售募集。簡單說,就是“左手出、右手進”,實現資金迴流。

天宜資管、千盛資管則疑似是成立的“皮包公司”。天宜資管註冊地址位於廈門市思明區。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曾發佈過一條拍賣公告,拍賣的房產正是天宜資管的註冊地址。該拍賣公告顯示,拍賣在2023年7月19日至20日進行,目前在拍賣網站上已經無法查詢到該房產的拍賣信息。

千盛資管註冊資本爲5000萬元,實際繳納資本是1000元。該公司註冊地址位於浙江金華的一個村莊中,且與當地一家養殖場註冊地址相同。6月2日,銀柿財經多次撥打天宜資管、千盛資管公開電話,均無法接通。

被忽略的異常信號

在以“中資聯”名字打頭的企業相繼在2022年註銷後,明暄基金、羣泰融資租賃及其20家分支機構仍顯示爲“存續”狀態。“‘中資聯’公司註銷後,說是業務轉移到了明暄基金下面。”多位投資人告訴銀柿財經。

這兩年,還有一批新成立的自稱爲明暄基金的銷售公司向投資人推薦產品。

像張莉朋友所在公司爲中融愛心家族辦公室(廣州)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成立於2022年7月;筱曉曾經在職的公司是湖南鑫晨家族辦公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晨家族”),成立於2023年4月;還有業務員在廣州鑫誠家族諮詢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上海中巖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作,它們分別成立於2022年3月、2023年11月。從股權關係來看,這幾家公司與明暄基金毫無關聯。

雖然購買的產品兌付未受到“中資聯”品牌註銷影響,但是張莉留意到,在2022年之後合同簽署甲方發生了變化,“剛開始簽署的幾份合同,轉讓方還是本始資產,後來就主要是天宜資管、千盛資管。”

打款賬戶也發生過變更。“我最開始簽署的合同項目,打款方還不是第三方公司,等到這幾年就調整爲貴州中拓清算服務有限公司。”張莉曾去問過更換的原因,對方解釋稱“金融管理機構監督嚴格,引入第三方公司更加正規”。這番回覆打消了她的顧慮。

筱曉也回想起公司的“迷惑”操作。當時,筱曉所在的公司辦公室前臺顯示“明暄”兩字,但營業執照上公司名稱又是“長沙銘宣商務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而給她發工資的又是鑫晨家族。疑問還沒得到解答,由於考覈壓力過大,她在幾個月後便離職了。

直至陳羣失聯前,還有不少預警信號被投資人忽略了,產品資產的真實性也值得懷疑。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今年3月22日明暄基金因異常經營被中基協註銷登記。銀柿財經在6月1日致電明暄基金實際辦公地址金茂大廈。該大廈物業人員介紹,大概兩週前上海明暄就已經停止辦公了。“警方已經把辦公室封掉了,我們物業人員都不能隨意去這家公司所在樓層,有不少投資人來這裡打聽情況。”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截圖

此外,在5月中上旬,重慶長壽區打非辦發佈了三家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的公告,其中就有四川明暄家族辦公服務有限公司。天宜資管還選擇在5月20日註銷,註銷原因爲“決議解散”,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還顯示,今年4月初公司就在進行債權清算。

更關鍵的是,今年4月19日,甘肅省產權交易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還親自下場打假了。根據其在官網發佈的《嚴正聲明》,表示“我公司與千盛資管無任何合同關係,從未承接過恆泰收益權轉讓等系列產品的登記、備案、掛牌、交易、結算行爲”。

甘肅省產權交易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聲明

這一產品正是部分投資人認購的產品。6月7日上午,銀柿財經以投資人身份致電該交易所,接電工作人員表示,合同上顯示的掛牌信息是千盛資管僞造的,他們已經向警方報案。

至於交易所網站上查詢到的東方永泰不良資產包推介信息,工作人員反覆強調:“推介就是一個廣告效應,不等同於備案。”該工作人員還表示,交易所只會瞭解推介信息對應的底層資產是否存在,對這個項目的真實性、可靠性不做保證。

監管難點有哪些?

這場以“中資聯”系列公司開始的“融資局”做局多年,中途雖有公司註銷這樣的“插曲”,卻依靠新成立的公司繼續拉投資人入局,相關產品仍在繼續銷售。

將不良資產包裝成投資產品募集資金,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這期間,爲何沒有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是否存在監管難點?銀柿財經爲此諮詢了專業人士和律師。

魏敘介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不良資產行業的主力軍,它們從銀行直接拿到信貸類不良資產。在二級市場上,這幾年像基金管理公司、處置公司、個人等市場主體有所增多,交易不需要相關資質。

非信貸類資產的轉讓,持有方可以自行去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平臺進行掛牌和轉讓,比方說地方交易所。“收益權轉讓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但如果要以資產證券化的方式來做,那麼就要符合資產證券化的程序、形式的要求。”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陳如波強調,收益權轉讓人、投資人和地方交易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和資質,否則這一融資行爲可能屬於非法集資範疇。

不過,受訪對象均表示,地方交易所的形式審查或被部分公司利用,成爲自融暗道。

陳如波介紹,一部分公司選擇在地方交易所掛牌是想爲融資取得信用背書。“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平臺,對不良資產的審查往往只是形式審查,會要求轉讓方承諾相應資產的真實性、合法性等,但不對其資產的實際情況進行審查。”

“交易所畢竟是平臺企業,會綜合考慮部分公司真實的融資需求以及經濟效益。”陳如波坦言,國家層面在對這類現象進行規範,但部分地方可能存在保護主義,監管執行不徹底。

處理過中植系“暴雷”產品案例以及多起涉嫌非法集資事件後,陳如波發現有些公司明顯具備了反偵查的能力,摸索出了一套逃避監管的措施方式,和監管部門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

他舉例道,“募資方、發行方、收錢方,看似是不同的公司,通過股權穿透沒發現之間的關聯,但幕後的操盤手可能通過指定的人成立相關公司作爲配套的工具,爲自融做準備。”

像“中資聯”打造的投資局中,就有多個這樣的“影子老闆”。在一份債權協議中,東方永泰方面留了趙某的電話。6月2日,銀柿財經致電趙某瞭解情況,他表示:“我是汽車銷售公司的工作人員,當時公司以提高工資的說法,讓我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東方永泰那邊留的也是我的聯繫方式。”

還有千盛資產註冊地址也與實際辦公地址不符。有投資人者發現,其辦公地址其實和上海中巖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一起。“異地經營在我處理過的案件中也比較常見,有些公司註冊不在上海,但把募資團隊放在諸如上海這類經濟發達的地方,方便拉到投資人。”陳如波還分析,像明暄基金旗下所謂的銷售公司頻繁變更地址、變更名稱,可能也在試圖規避監管。

陳如波表示,金融監督管理局能從專業的角度識別公司行爲是否違法違規,應當擔負起主要責任。市場監督管理局也應進行定期的巡視、抽查、回訪,儘量做到監督全覆蓋。

他同時提醒投資人:“不要輕易相信募集資金方所謂的高收益,最起碼要通過律師或專業人士指導完成前期調查工作後再作決定。”

“想想這次投資,我責怪自己有點蠢、有點貪,對方設計得也很精巧。”張莉已經向經偵部門報案了,她心裡清楚完全追回本金基本無望,但還是想追回攢下來的部分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