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綠色經濟 大陸要做世界領頭羊
旺報社評
美國氣候特使凱瑞7月初大陸行並無具體成果,北京僅表態會兌現「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承諾,但強調達到此一目標的路徑、方式、節奏和力度自己作主,不受他人左右。27日凱瑞再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舉行視訊會談,據中方消息,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溝通。
特使凱瑞訪中無功
大陸重視綠色轉型,固然與全球趨勢有關,更與自身的發展有關。數十年來經濟高速發展令人驚豔,但付出的環境代價有目共睹,如肆虐北京的沙塵暴、霧霾天,北京市民一度只能盼望所謂的「奧運藍」、「APEC藍」。
在經濟小康之後,民衆更加關注生活品質,環保意識增強,政府和民間都意識到,以往高能耗、犧牲環境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且大陸致力塑造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倡議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領域自然要做出表率。
大陸很早就強調綠色發展,自2001年的「十五」規畫已提出重視生態;「十一五」提出循環經濟,將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比例,即「能耗強度」作爲指標;「十二五」要求推動「綠色發展」。習近平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並將「綠色發展」列爲「十三五」時期的五大理念之一。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動下,最近10年可以說是大陸防治污染最見成效的時期。
在治理污染的同時,大陸也以法律規範、政策激勵等措施,培育綠色產業、引導綠色消費,多年來在綠色轉型上的投資已見成效。2021年大陸節能環保產值超過8兆人民幣,在太陽能光電領域,大陸的全球主導地位無可爭議,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多晶矽、矽片、電池和零組件均佔全球產量的70%以上;大陸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迅速,在全球已居領先地位。新能源汽車是大陸綠色產業和消費規模持續壯大的另一例證。憑藉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大陸在今年第2季取代日本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大陸綠色發展領域,無論是投資、生產或出口都有較高增速。清潔電力投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0.5%,其中太陽能發電投資增長84.4%,風力發電投資增長近16%;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5%、54.5%、53.1%;以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車爲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增長61.6%。
綠色產業領跑全球
大陸經濟發展「含綠量」已顯著提升,綠色投資和消費對實現經濟復甦相當關鍵,但大陸的綠色轉型至少還有兩大關卡需要克服。首先是如何確保電力供應。大陸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已達31.6%,但今年入夏以來的連續高溫迎來用電高峰,讓人聯想到前兩年的電荒。風電、光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皆受天候影響而有其侷限性,煤炭發電在現階段仍爲必不可少的穩定電力來源。近兩年大陸在改造煤電節能減碳的同時新增煤電機組,讓外界質疑其實現淨零排放的承諾。
其次,在高端晶片取得受限的情況下,如何在能源轉型方面持續創新。2011年至2020年,大陸環境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總量接近全球60%,是全球佈局環境技術創新最積極的國家,新近又提出「構建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以數位創新加速綠色轉型,但在高端晶片、人工智慧等領域面臨的制裁,支撐其綠色轉型的技術創新能力難免遇到阻礙。美中科技戰的角力,也將決定大陸能源轉型的進度。
《紐約時報》近日刊登評論文章《沒有中國,美國無法成功打造綠色經濟》,但美國不僅制裁大陸光電企業,甚且透過《通膨削減法案》將大陸排隊在新能源車供應鏈之外。中美兩大國在應對氣變領域的合作受限於兩國關係的「大氣候」,大陸綠色轉型發展,還有待突破科技圍堵與佈局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