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兩岸都要認真避戰

旺報社評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疑雲瀰漫全球,普丁和拜登這兩位國際政治玩家,雖一時勝負難料,但親自示範了什麼叫做「手腕」:一方以陳兵十餘萬之勢極限施壓,成功擊破美歐反俄連線;另一方則將「認知戰」打到爐火純青境界,也順利轉移國內矛盾。美俄圍繞烏克蘭的激烈交手,能看到不少美中臺海博弈的影子,但兩岸關係經不起這樣的折騰,臺灣也絕不能成爲大國賭場。

不要成爲大國賭場

隨着烏克蘭事態的升溫,臺海也成爲國際連帶關注的熱點地區。美方有學者認爲,中俄結盟必然導致「烏臺聯動效應」,甚至發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大陸武統臺灣」的警告。上述觀點在臺灣有不少人響應,蔡政府也「心有慼慼焉」表達對烏克蘭處境的理解,「難兄難弟」之情感更隨着近日大陸飛機進入東引島領空、共機逼近東沙島以及超低空滲透我西南空域等消息曝光,而變得更加劇烈。究竟是誰最喜歡營造兩岸「山雨欲來」的輿論氛圍?一個是綠營,另一個是美方,再一個就是大陸的武統民粹力量。

2016年以來,在華府對中戰略調整的背景下,民進黨政府放棄了以九二共識爲基礎構建兩岸永久和平的機遇,轉向透過「恐怖平衡」維持臺海均勢的聯美戰略,造成兩岸官方溝通斷線、大陸對臺重心轉向反獨的結果。經過這6年的醞釀、積累,兩岸敵意從「量變」逼近「質變」,大陸武統民意已如脫繮野馬,而蔡政府兩岸路線調整的空間也愈來愈小。如今的兩岸關係,已經談不上如何「謀和」,只能討論「避戰」這種最低限度的目標,何其悲哀!

從烏克蘭危機可清楚看到,美方對俄羅斯「入侵」時機的炒作,貫穿了官方、智庫與媒體之間的精妙配合,這與美方頻頻釋放中共在2022、2027等時間點攻臺的猜測如出一轍。同樣,烏克蘭親美政權做足全套戲碼,例如安排西方媒體拍攝當地少女、老婦舉槍演練「保家衛國」的照片,這與民進黨這幾年不斷把「全民備戰」掛在嘴邊又有何區別?和烏克蘭相似,臺海戰事之所以能捕風捉影,歸根究柢,還是因爲北京近幾年增加了在臺海「秀肌肉」的頻次和力度,再加上北京決策體制封閉性、以及大陸內部向來存在的武統民意,給外界炒作和猜測增添了幾分真實。

放下拳頭消弭雜音

兩岸如何避戰,迷信實力決定論的「拳頭」是最危險的。兩岸軍事硬實力對比懸殊,臺灣怎麼能和大陸拚「拳頭」?但民進黨政府一方面仰賴美方的「拳頭」,另一方面大手筆投入國防預算打造「豪豬臺灣」。這個結果只會讓對岸的「拳頭」更大、更狠,令臺海軍事衝突風險與日俱增,不然也不會傳出美方分散臺積電產能的對策。對北京而言,儘管宣示和平統一路線不變,但在臺海日益展現兇悍的「拳法」,不僅難以澄清自身的戰略意圖,也令周邊國家乃至整個西方社會感到恐慌,這的確是事實。

此次烏克蘭危機中,俄方向西方反覆強調無意打仗,關鍵是對北約東擴存有安全疑慮,卻屢屢陷入雞同鴨講的境地,這與外界難以理解北京對臺「以和促統/以武遏獨」的辯證思維,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表明,具有濃烈習近平個人執政風格的新時代「臺灣方略」,仍以和平統一、融合發展、心靈契合作爲三大支柱。換言之,「和統」是主導、「武統」是例外,「以融漸統」是主流、「以武逼統」是雜音。北京應該更清楚向臺灣和國際社會加以表達、解釋上述立場,也要對內管控好與大陸既有對臺路線相沖突的民粹聲音。

大陸學者章念馳最近發表文章主張和統、反對武統,以慈悲心腸爲出發點呼喚兩岸和平,固然令人敬佩,但在嚴酷的現實面前,理想主義終究難以扭轉乾坤。烏克蘭危機對兩岸執政者的啓示是:若有意創造持久和平、遠離戰爭風險,雙方還是要以政治智慧求同存異,建立一個雙方雖不滿意,但都可以接受,而且不受臺灣政黨輪替和國際情勢影響的新共識。在這方面,權力基礎更穩固的蔡總統如能有所建樹,將留給臺灣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