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大陸男足與半導體難兄難弟

旺報社評

大年初一原該歡天喜地,大陸男足意外兵敗越南,確定無緣今年卡達世界盃,球迷羣情激憤,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大爆發。

足球在大陸地位特殊,受重視程度明顯高於其他球類運動。中國足協統計,自2004年仿效歐洲俱樂部制度創建中超聯賽後,年均投入資金爲日本聯賽的3倍、韓國聯賽的10倍。若從薪資結構來看,中超球員平均年薪約爲大陸國內居民平均收入的160倍,相較日本及韓國聯賽,同樣高達5.8倍及11.7倍。種種數據顯示,大陸在足球發展上,花錢完全不手軟,外界戲稱「金元足球」。

問題是,在耗費這麼龐大的資源與金錢後,近十多年來的成績不進反退,未能得到相對應的回報。難怪這次兵敗越南,大陸羣衆會如此義憤填膺。原因究竟出在哪裡?關鍵點可能有二,一是以爲用國家力量投入就能成功,卻忽略客觀環境的限制。舉國體制確實能辦大事,但不代表能辦成所有的事;二是速成心理作祟,只想快速看到成果,卻不重視過程與細節。大量引進外部技術與人才,但沒時間讓其內化並紮根,成效難以彰顯。

舉國體制一再受挫

如同大陸男足,大陸爲突破美國科技制裁與封鎖,打着舉國體制旗號投入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從2014年成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俗稱大基金),專門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鏈開始,整體投入規模已遠超過3000億人民幣。範圍則是從上游到下游,如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與零組件等,幾乎無所不包。更不用說,爲達成2025年晶片自給率70%的目標,近來更是大力透過減稅及補貼措施,吸引國內民企與海外半導體大廠積極投入與參與。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調查,在大陸設立半導體廠房及營運的成本,大約只有美國的63%,關鍵就在於補貼。因此,大陸半導體公司快速冒出,光是2020年,大陸就有2萬家以上的半導體公司成立,較2019年暴增近兩倍。上海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公司高達40家,總計募得資金超過1500億人民幣,投資狂熱可見一斑。

然而,就如同大陸男足,政府與民間投入龐大資源,但受限於客觀環境,進展卻相當緩慢。2020年大陸晶片自給率約16%,較2019年的15.7%,僅增加約0.3%,距官方設定的40%目標甚遠。倘若再扣掉如臺積電、三星及聯電等在大陸設廠生產的外國企業產能,這個數字更將進一步下滑到6%。這意味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更不能有速成心裡。

換言之,藉助東風、開放市場與合作是必要之舉。尤其是面對美國製衡的龐大壓力,這個舉動,更爲重要。過去日本在DRAM發展上,爲趕超美國,也是採取「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做法,由國家帶頭整合日立、三菱及東芝等大廠,成功搶下8成以上的國際DRAM市場。但之後同樣面對美國的制裁壓力,卻仍堅持本位主義,未考慮結合外部力量,最終結果就是讓出整個DRAM江山。日前日本經產省「半導體、數位產業戰略檢討會議」召集人東哲郎受訪時就表示,日本DRAM產業由盛到衰,無法拋開以日本爲中心的思考邏輯,無疑是失敗主因。

須開放市場與合作

半導體自給自足,國家力量固然重要,但正確的發展心態與客觀環境評估(如市場開放與合作),更爲關鍵。最近大陸傳出將由商務部主導,成立「跨境半導體工作委員會」,結合大陸境內公司與英特爾、超微及英飛凌等國際半導體大廠,共同合作開發半導體制程、材料及設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俗語有云,不只要做對事,也要把事做對。這或許也是大陸在漫長的半導體發展歷程上,最須引以爲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