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嫦娥六號彰顯了“國際範兒”

來源:環球時報

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並被成功送入預定環月軌道。此前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本次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即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採樣。至此,中國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兩度着陸月球背面的國家,這也是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成功採集月壤。中國的這一“歷史性的”“了不起的”創舉,不僅代表着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突破,更意味着爲人類探月補上了一塊重要拼圖。

嫦娥六號順利實現智能採樣並返回軌道,這一消息令人振奮。此前國家航天局曾用“創新多、風險高、難度大”來形容此次任務,而外界也普遍認爲嫦娥六號此次“挖土”之旅“充滿風險”。相比月球正面,月球背面地形更爲崎嶇,預選着陸區南極—艾特肯盆地整體地勢較低且撞擊坑分佈更多,光照和測控更易受到地形遮擋影響,這無疑加大了嫦娥六號平穩着陸的難度。因此,當嫦娥六號着陸器在月球背面拍攝的系列影像圖通過鵲橋二號中繼衛星傳回地面時,不僅中國網友爲之歡呼雀躍,國際社會尤其是科學界也非常興奮,認爲“中國的月球探測器將帶回太陽系起源的答案”。

今年是中國探月工程立項20週年。過去的20年,是中國航天史上蕩氣迴腸的20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六號,從初探月宮到詳細勘察,從月面觀測到月背探秘,從遙感觀測到取樣返回……在完成“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基礎上,探月工程四期正向新目標邁進,不僅實施月背採樣返回任務,還將在月球南極着陸,開展飛躍探測。這是中國無數科研人員艱苦奮鬥、自主創新的見證,也意味着人類社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此次嫦娥六號的成功讓人們對中國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2040年前建成一個完善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增添了更多信心與期待。

中國探索宇宙既立足自身,也面向世界、造福人類。中國始終願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航天國際交流合作。嫦娥六號本身就提供了開放的國際合作機會,其搭載了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國際載荷,這凸顯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國際範兒”。其中,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在地月轉移、環月階段和月面工作段均進行了開機工作;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於月面工作段進行了開機工作。安裝在着陸器頂部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成爲月球背面可用於距離測量的位置控制點。作爲多個國家“集體勞動”的成果,嫦娥六號的意義超越了國界,它標誌着人類團結合作、和平利用外空的歷史性進步。

我們注意到,在西方輿論中,這一次對中國成功的讚歎遠遠超過了那些渲染“太空競爭”的陳詞濫調。這裡面除了對中國科技硬實力的肯定,也包含着對“嫦娥”項目開放國際合作的讚許。當然,也有一些美國媒體難脫窠臼,酸溜溜地表示美國必須“搶在中國之前重返月球”,否則就是“威權模式戰勝了民主模式”。這種心態不僅無益於人類進步,也會讓美國錯失更多機遇。事實上,中國始終着眼於“辦好自己的事”,從不將“戰勝對手”作爲目標,也因此遠離了戰略焦慮和患得患失。這是我們每一步都能走實走穩的根本原因。

在浩渺宇宙面前,人類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嫦娥六號在表取完成後,將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這面國旗不僅承載着中國的民族自豪感,亦承載着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因爲“嫦娥”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當“嫦娥”把千里共嬋娟的意象留給世界品味之時,也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外太空做了一次生動的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