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北京的疫苗善意爲何踢鐵板
旺報社評
日本捐贈的124萬劑AZ疫苗抵臺3天后,美國參議院訪臺代表團緊接着宣佈,將提供75萬劑疫苗幫助臺灣。當疫情擴大、疫苗短缺的民怨不斷延燒,蔡政府如熱鍋上的螞蟻,美、日提供的疫苗數量雖然不多,卻有如「救命藥」,給了民進黨政府喘息的機會。但不知喊疫苗援臺多日,卻連1劑都到不了臺灣的北京,會作何感想?
儘早開放兩岸「疫苗特區」
在綠媒和側翼網軍的操作下,臺灣網路一片「臺日友好」、「美國纔是真朋友」的呼聲,一時間蔡政府因刻意刁難大陸疫苗、在疫苗進口問題上自相矛盾的言行所激發的民憤,似乎已經一筆勾銷。即便後續蔡政府覈准鴻海旗下基金會提交的500萬劑復星BNT疫苗申請,在普通民衆印象裡,仍然是美、日「先」幫助了臺灣,而不是大陸。
蔡政府在疫苗政策上充滿政治考量,當然是事實。但是,這並不表示北京只能接受「既成的事實」。大陸很早就啓動爲境內臺胞免費施打疫苗,反應相當好。臺灣本土疫情爆發後,國臺辦喊話願向臺灣提供疫苗,也是爲所當爲的表現,但民進黨不領情,似乎就顯得無計可施,失去一次展現大陸「兩岸一家親」情懷的契機,反而讓日、美搶得先機,令臺灣支持兩岸和平發展者浩嘆不已。
回顧5月中旬之後,北京在疫苗供臺議題上的數次「出招」,可以梳理出3條脈絡:最早是5月22日新華社採訪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透露延宕多時的BNT代理權議題可以解套的訊號,這纔有了後來報派的郭臺銘董事長、柯建銘及復星老董郭廣昌之間溝通的腳本,這條「線」暫且稱爲商業管道。
緊接着5月25日上海和江蘇兩地各自以「民間團體」名義宣佈願意向臺灣捐贈疫苗。只要對兩岸交流歷史稍加敏感的人就能看出,之所以是滬、蘇兩地發聲,因爲在北京對臺長期佈局中,這兩地與雙北市存在「結對」關係,雙北正是此波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這條「線」暫且稱爲地方管道。5月27日福建省則以紅十字會名義表態願向金馬地區捐贈疫苗,福建與金馬融合是《習五條》着墨重點,這條「線」暫且稱爲閩臺管道。
回顧這3條「線」的變化,第一條商業管道可能還存在一線生機,但基本上其政治意義早就被蔡政府優先接納美、日疫苗所沖淡。至於地方管道、閩臺管道,也許北京有意嘗試或有所準備,試圖營造出一種非民進黨執政縣市「聯手逼宮」的戲碼,然後讓蔡政府在強大「島內民意壓力」下不得不接受大陸疫苗。這個劇本放在2005年連戰登陸後國共平臺如日中天的年代還有機會上演,但放在2020年大選所創造的反中氛圍、國民黨支持度欲振乏力,加上民進黨牢牢控制中央權力與媒體風向的現實下,很難!
透過COVAX平臺轉送臺灣
從這次疫苗援臺踢到鐵板的教訓可以看出,北京很想繞過民進黨政府、直接將善意傳遞給臺灣人民。初衷完全正確,操作卻陷入誤區:第一,北京對現階段臺灣政治氛圍的掌握不夠敏感,想做事情卻總是慢一拍,錯過很多契機。第二,北京還拘泥於「拉藍打綠」或「拉白制綠」的慣性思維,殊不知這樣不僅無效,而且還產生反效果。第三,北京低估了民進黨與美、日結盟的深度,忽略臺灣已深深鑲嵌在印太戰略架構的事實。第四,北京對臺策略愈發沒有創意,找不到辦法,似乎也不敢嘗試。
民進黨政府千方百計阻擋大陸疫苗是事實,大陸應該更有創意地去因應或化解。例如,臺灣民衆紛紛搶購機票到美國打疫苗,如果大陸在兩岸航線熱點城市的機場或碼頭開設「疫苗特區」,爲PCR檢測陰性的臺灣民衆免費施打疫苗,當日往返,在技術操作上有那麼困難嗎?同理,大陸國藥、科興疫苗先後通過WHO認證、納入COVAX平臺,北京就不能發揮國際影響力,讓世衛組織透過COVAX管道向臺灣提供百萬乃至千萬劑的陸制疫苗嗎?如果蔡政府斷然拒絕,壓力和民憤就自然轉到民進黨這一邊,如果蔡政府接受,臺灣民衆不會把大陸視爲恩人嗎?
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大陸援助臺灣抗疫、向臺灣捐助疫苗是真心實意的,愈是困難的時候就愈需要智慧和魄力,兩岸關係的每次歷史性轉折不都是這樣纔出現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