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爲何是三根?每根分別代表什麼?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知道!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燒香的傳統習俗。

尤其是重大節日以及佛教和道教聖地。

它早已發展成一種有獨特意義的民俗活動。

寄託了無數人的虔誠信念和美好祈願。

雖然不同場合和地點燒香的意義有所不同。

但大家卻不謀而合都習慣了燒三根香。

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燒香必須得是三根?

能獲得廣泛大衆的認可,其中肯定是有些門道的。

那麼,這三根香分別具有怎樣的意義呢?

追根溯源燒香的發展

燒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氏時期。

那個時候,人們還過着以農業爲主的部落羣居生活。

燒火做飯時,有人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現象。

有些植物燃燒後居然會散發出陣陣香味。

不僅能讓人身心舒暢,還能達到驅趕蚊蟲的效果。

於是,人們便慢慢體會到了燒香帶來的好處。

然而,最令古人覺得神奇的一點還是煙的走向。

要知道,古代文明相對落後,對於難以觸摸的天空有着謎一般的崇拜。

對於一切無法解釋的現象,他們都會視爲“天命”。

因爲燃燒有香味的植物能給人帶來好處。

而且煙還是往天上飄的,似乎能達到天神所在之處。

所以古人就認爲香料是神靈的恩賜,使“燒香”充滿神話色彩。

此外,古代還盛行占卜巫術。

施法的人爲了證明自己有“通天”的本領,往往會通過燒煙和上天建立聯繫。

久而久之,不僅是神學,燒香還和巫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

歷史上就有關於“煙祀”的記載,描述了古人通過燃燒有香味的木料向上天表達崇高敬意的畫面。

《詩經·小雅》中也曾提到周王舉行祭祀活動時會焚香祈福。

不過,那時燒的香跟現在可不一樣。

早期人們還沒有掌握制香技術,燒的只是有香味的植物。

然而,一切在漢代時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也證明了燒香習俗並非我國獨創,很多國家都是如此。

衆所周知,漢武帝時期中外交流就十分密切了。

他還派張騫出使西域,歷經12年建立起與西域各國的聯繫。

就是這一趟,張騫爲祖國帶回來了很多種香料。

這時我國纔有了使用香料製成的燃香。

而且還有人發明了專門用來盛放燃香的爐子,叫“博山爐”。

與此同時,佛教也在西漢時期逐漸傳入我國。

不過,最初它只在邊疆地區有所傳播。

正式在我國大面積傳播則是在東漢時期。

明帝還修建了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

無獨有偶,道教也在東漢時期建立了起來。

基於這兩個宗教的發展基礎上,燒香傳統隨之興盛。

要說爲什麼燒香燒三根,也和它們的文化有關!

說法不盡相同,三香意味“三寶”

香料傳入我國後,“香文化”進入了飛速發展期。

我們從古裝電視劇上就經常看到,古人會用香薰衣服。

亦或在屋子裡點香爐,驅蟲祛溼除異味,據說還能防瘟疫、辟邪。

然而,用途最廣的還是在寺廟和道觀裡。

佛教和道教文化中都有燒香敬神的文化傳統。

雖然都是燒三根,但在不同場合卻有不同的意義。

在佛教文化中,三根香代表了“三寶”,分別是戒、定、慧。

這三個字代表的意義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概念。

“戒”指的是佛教有助於人們剋制貪慾、修身養性的五大戒律。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這是佛教最基本的五大戒律,只有做到這些纔算對佛祖足夠虔誠。

而第二根香則代表“定”,寓意通過禪定達到內心的平靜。

佛教僧人自古以來就有打坐誦經的規定。

禪定是他們產生智慧、悟出道理、研習佛法的重要途徑。

這第三根香就代表了“慧”,象徵着心靈的解脫和智慧的開啓。

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看出,這三個字是修行的三種境界。

同時,燒三根香也象徵了佛教對佛、法、僧的敬仰。

而且不僅燒香的數量有說法,插香的順序同樣有講究。

第一根香插在中間,代表供養“佛”。

表達自己對佛祖的尊敬和虔誠信奉之心。

第二根香插在右邊,代表供養“法”。

強調自己對佛家教義的尊重、學習和傳承。

而第三根香則插在左邊,代表供養“僧”。

體現自己對佛教修行者們的敬重和重視。

所以拜佛要燒三根香才符合這一文化習俗。

道教雖然也是燒三根香,但意義卻大有不同。

與佛教不同,道教是五大宗教中唯一發源於我國、由中國人創立的本土宗教。

它有三大神尊,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這三根香其實就代表了對這三大天尊的崇高敬意。

而道教燒香也有自己獨特的講究。

首先就是點燃香時不能有明火,而且有火不能吹。

因爲口鼻不清淨,用嘴吹滅明火被視爲不尊重天尊。

而是應該用手左右搖擺,輕輕熄滅明火後再上香。

此外,三支香的高度要保持一致,間隔不能超過一寸。

這就是“燒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的說法來由。

然而,即便是不信教,普通老百姓也沿襲了燒香的習俗。

尤其是家裡有老人去世的,牌位前都會供奉香火。

每逢祭祀日或者有大事發生,長輩都會點香並叩拜祖先。

在民間,這三根香則又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它代表着“天、地、人”,每一個都值得感謝和敬仰。

拜“天”旨在祈求風調雨順,讓地裡的莊稼有好的生長條件。

拜“地”則是表示對土地的感謝,寄託了家宅安寧、五穀豐登的美好祈願。

而第三根香拜“人”,指的就是對祖先的尊敬,祈禱他們保佑子孫後代生活幸福、心想事成。

雖然在傳統習俗中,人們不謀而合都習慣燒三根香。

但其實,這並不意味着只能燒三根,尤其是民間習俗,規定沒那麼嚴格。

那麼,能不能多燒幾根?這又有什麼說法和講究呢?

並非只能燒3根,多燒一些也無妨

佛教和道教對燒香數量的規定可能比較嚴格。

爲了表達虔誠,一般也沒有信徒明知故犯,刻意多燒幾根。

可在民間就不一樣了,多燒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

不過,人們還是受傳統文化影響頗深。

就算是多燒,一般數量也是3的倍數或者和3有關。

燒6根香被視爲同時爲兩代人祈福,希望下一代也能得以庇佑。

而燒9根香的一般都是老年人。

當自己活到了一定年紀,就要爲三代人祈福。

所以有些老年人會上9根香,保佑膝下兒女都能幸福快樂。

除此之外,還有人會燒13根香,這也是燒香數量的上限了。

這一般是功德圓滿之人燒的“高香”,也有“還願香”的說法。

表示自己已經非常知足,沒什麼可祈求且心存感恩的意思。

只不過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很少見。

人的慾望總是難以滿足的,圓了這個心願又想實現那個心願。

事實上,人生本來就是一坎兒接一坎兒,很少有人真的一帆風順。

結語:

隨着社會的發展,封建迷信那一套陋習已被逐步摒棄。

但燒香卻承載了數千年來人類的精神寄託。

它是人們敬畏自然、誠心向善、約束自身的外在表現。

正如心誠則靈,有時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真心!

【免責聲明】

信源:文獻資料

【1】童珊.傳承與流變:息烽鄉村社會中的“燒香”文化[C]//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人文與科技(第八輯).貴州民族大學社會學院;

【2】張紅志.道教燒香考源[J].宗教學研究,2021,(04):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