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看布袋戲佈景 逛童趣小徑
「愛溪口的秘密通道」不是樣板復刻,而是將居民生活和情感都融入,成爲溪口限定的創作。(攝影者.秦雅如)
嘉義溪口,在嘉義縣18個鄉鎮市中面積最小,因位於三疊溪與華興溪的交界處而得名。這是個農業鄉,卻有「博士之鄉」的美名,途經大林交流道,不妨臨時起意,來呼吸一下它的人文氣息。
鄉公所村幹事周志達載着我在田間小路轉,一路上七彎八拐,終於來到田邊一間乍看像工廠的房子。這是?原來自己有眼不識泰山,這裡是民俗佈景彩繪大師陳明山的工作室。頂着一頭白髮的陳明山迎了出來,有種高手隱藏民間、自然散發的氣質。
在他引領下,幸運得以一窺佈景彩繪堂奧。走進工作室,一組大型布袋戲佈景就架設在那兒。他鑽進舞臺後方,操起布袋戲偶即興演出。佈景畫工細膩,層層色彩深淺明暗堆疊,表現出栩栩如生的立體感,那是電腦後制特效也取代不了的精巧筆觸。爲加強舞臺戲劇效果,他更突破傳統顏料使用,大量運用鮮豔的螢光色,讓佈景更能表現光線明亮。
陳明山回憶,初中時學業優秀,但家境不好,14歲時爸爸把他送去當學徒,開始獨立生活。當時沒錢吃飯、沒地方睡覺也不敢跟師父說,深怕被趕走丟了頭路。50多年歲月累積,辛苦磨練出的紮實本領,讓他在2015年獲得嘉義縣文化觀光局登錄爲無形文化資產。
彩繪主題接地氣
思緒還停留在一代大師風範,車子已抵達溪口主要街區。知名度不大的溪口鄉曾一度在網路上被瘋傳,全因爲「愛溪口的秘密通道」。這條曾經是溪口國小學生排路隊上下學的必經通道,在多位藝術家的集體創作下,讓上學之路變得繽紛有趣。
由黃文淵以漂流木打造溪口特色人物,主角「愛溪口」是個充滿好奇心的小五女生,還有竹簍哥、面線妹、陀螺弟;在「夢幻花園」裡,小朋友可以用大型傳聲筒傳話。小巷的牆面彩繪由社區居民和小學生共同參與,牆上一格格彩色木抽屜放進盆栽,成了抽屜花園。古早味柑仔店也妝點得活潑可愛,儘管店面沒有超商光鮮亮麗,卻多了許多人情味。
穿過彩繪巷,來到溪口老街。現名爲「中正路」的老街,曾是鄉內唯一道路,清朝時即存在,如今前段道路已拓寬,看不出老街樣貌,有300多年曆史的北極殿坐落於此。
北極殿是溪口的信仰中心,每年元宵節舉辦2天1夜的遶境活動,鄉內各寺廟、神轎齊聚,場面盛大熱鬧。廟前烤玉米攤經常大排長龍,相較於坊間多是生長期較短的糯米玉米,老闆賣的是土玉米,適當控制火候讓口感Q中帶軟,即使刷上醬料還能吃到玉米的香甜味。
早年做爲中元普渡祭品的「鳥仔餅」是溪口特產,因爲做成各式形狀而稱爲「式餅」,後來被誤稱爲「色餅」流傳下來,其中以小鳥形狀最受歡迎,隨後店家就不再做其他形狀的餅。早期原料只有麪粉和糖,大約60年前纔有店家開始加入地瓜餡,現在溪口仍有張俊益鳥仔餅、明祥餅舖、永芳喜餅蛋糕三家制作鳥仔餅,前兩家承接上一代的制餅技術,永芳則是將製作西點的方法融入其中。
四代中藥老鋪古意濃
沿着中正路走,過了忠孝街口後,道路明顯變窄,顯現老街原本樣貌,保留整排百年街屋。至於建於日據時期的張氏洋樓則要從中正路95號旁巷子進入,立面保存完好,看得出昔日大戶人家氣勢,可惜如今荒廢,埋沒在蔓草之中。老街上最有看頭的是張濟生中藥店,從先祖來臺已經營4代,是街上最有歷史的一間。
最後,在柴林腳社區,我看到古厝的另一種可能。柴林腳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王昆成修復90年的祖厝三合院,成爲社區的「溫馨補給站」,設立食堂讓長者共餐。王昆成一邊介紹依古法修復的老宅,還有牆上農村主題剪黏,但我看到的,不只是對老屋的珍惜,更是一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感情,這種人文情懷,要親自走一趟溪口才能體會。
【 更多報導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