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超2萬億元 產業鏈發展駛入"快車道"

金融投資網記者 林珂

近日,"千帆星座"第二批組網衛星搭乘長六改以一箭18星方式在太原成功發射。公開信息顯示,"千帆星座"於223年啓動建設,包括三代衛星系統,採用全頻段、多層多軌道星座設計。"千帆星座"計劃將於2025年底實現648顆星提供區域網絡覆蓋,2027年底提供全球網絡覆蓋,最終在2030年前實現1.5萬顆衛星提供手機直連等多業務融合服務。目前,"千帆星座"佈局正在不斷加速。

據中國航天工業質量協會統計,從2015年至2020年,我國商業航天產值由3764.2億元突破至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2%,預計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超2.3萬億元。可以看到,作爲新增長引擎,商業航天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政策鼓勵下,多地出臺規劃,部署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完善產業佈局。

從規劃角度來看,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佈了我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將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分爲3個階段:第一階段:至2027年,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載人月球探測、探月工程四期與行星探測工程,論證立項5—8項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形成若干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第二階段:2028—2035年,繼續運營中國空間站,論證實施載人月球探測、月球科研站等的科學任務,論證實施約15項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創成果。第三階段:2036—2050年論證實施30餘項空間科學任務,重要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從2014年國務院首次出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航天的指導意見,到2024年商業航天作爲"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目前北京、上海、海南、安徽、重慶等地區已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形成商業航天產業集羣。除商業火箭產業外,商業航天有望帶動低軌互聯網星座、遙感遙測、衛星導航、衛星通信等多產業協同發展,市場潛力巨大,多地陸續出臺的政策有望催化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