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統一」是中共二十大的必然關鍵詞(張鈞凱)

如果說「統一」必然是中共第二個百年的關鍵詞,那麼也必然是二十大這場大會的關鍵詞。(圖/新華社)

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大,將以什麼主題揭幕?目前可以看到三個端倪。一是時間點,二十大是中共去年慶祝建黨百年後,邁向第二個百年「新徵程」的首場全國代表大會。二是8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十九屆七中全會和二十大籌備工作,強調後者是「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三是10月1日出刊的最新一期《求是》雜誌,發表了題爲〈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社論。

可以預期,中共二十大的主題有可能圍繞在第二個百年開展論述。如果說「統一」必然是中共第二個百年的關鍵詞,那麼也必然是二十大這場大會的關鍵詞。

回顧十九大習近平的報告,涉臺段落僅出現在第一、三、十一部分,加起來剛好800字,佔全文3萬2000字的3%不到。如果只看這800字,當時不少看法認爲中共對臺政策不會有重大調整,重申「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之外,還是續走「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既有路線。

不過,十九大報告的重點,其實在於宣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對臺的戰略思維,完全鑲嵌進了如此的論述之中,做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民族復興」與「祖國統一」的明確宣告。換句話說,不能只看涉臺的800字,中共看待臺灣問題的真實謀劃,如同著名學者鄭永年所解讀的:「試想,沒統一,何來的中國夢?」「對中國整體發展、整個社會與中共黨內而言,臺灣問題是國家意志的問題,並非只是中共領導人的問題。」

十九大之後的五年,確實越來越能清楚看到北京將臺灣問題涵納進國家整體佈局之中的位置,既脫離不了中美關係與世界格局變化的態勢,也更爲強調兩岸關係的主動權、主導權,以及臺海的「時、勢、義」。在具體戰術上,與美國和民進黨政府在政治、法理和軍事展開回合較量,重心逐漸從反獨移向了促統。

二十大前夕,對臺政策是北京盤點「中國這十年」的一部分。有劉結一在《人民日報》發表4000字長文〈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奮力推進祖國統一進程〉,還有中共中央臺辦牽頭編寫《中國共產黨與祖國統一》等等,無不在爲二十大報告呼之欲出的「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進行暖身和鋪墊。

與此同時,近一年多以來中美高層在臺灣問題上密集交手,裴洛西訪臺後牽引出解放軍圍臺「預演」、第三份對臺白皮書、「臺獨」頑固分子清單隻增不減,以及北京官員在內外多個場合關於「統一後」治理想像的鋪陳,都能預示到「總體方略」在二十大政治報告中勢必佔有更具衝擊力道的分量。

中共在二十大或將給出第二個百年更爲全景式的目標擘劃與行動綱領,儘管不見得會對「統一」有着細節式的表述,但往前推進「統一」的宣示,必定會經由第二個百年的論述而更加深刻且透澈地烘襯出來。臺灣問題會是二十大的一道大題目,打開「統一」在臺海關係與地緣政治的新格局、新形勢,腳步只會提前不會延後。過往外界包括「和/戰」、「軟/硬」在內等二元式的評斷視野恐怕也將被推翻,不足以再用來解讀中共二十大之後的對臺進程。

(作者爲《香港01》駐臺首席記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