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利潤暴跌,長安利潤暴跌,廣汽利潤暴跌,中國合資車遭受重創
十年前,在中國一等車是原裝進口的,只要加上進口這兩個字,同一款汽車都能比國內生產的貴個幾十萬。
而第二檔的車就是中國國內和國外合資工廠生產的,大衆、豐田這些和國企合資在國內銷售的汽車也備受國內的消費者歡迎,甚至少數的車型不但需要排隊,還需要加價才能買得到。
而最低等的汽車就是國產品牌的,不管是吉利還是比亞迪,只要是國產車,幾乎都是以低質出名的。
國產車賣個幾萬元甚至都沒有國人願意去購買,即使有人購買,也只能說是腰包羞澀迫不得已才購買的。
可是這種情況在十年後的今天,卻幾乎可以說是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國產車再也不是低質低端的代名詞了。
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寧願選擇國產汽車,也不願意去選擇進口車,至於說合資車更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
而近期出爐的中國幾大主流合資車企利潤暴跌的財報,更是能爲國內消費者不再青睞合資車做例證。
隨着十月的過去,各大車企也都慢慢公佈了前三個季度的財報。
簡單的看了一下,發現只要是與合資車商關係的國內車企,業績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比一個拉垮。
在衆多拉垮的合資車企裡,矮個子裡挑將軍,表現最好的是擁有兩大自主品牌名爵和榮威的上汽。
今年上汽第三季度有1,457億元的營收,營收同比下降25.9%,前三個季度累計營收4,300億,同比下降17.74%。
相比於營收下降在可理解範圍之內,上汽的利潤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暴跌。
第3季度上汽集團只拿到了2.8億的利潤,同比暴跌93%,前三個季度加在一起也不過只拿到了69億的利潤,相比於去年同比暴跌39%。
而上汽的利潤跌的如此嚴重,在國內合資車企裡就好像如果上面說的那樣還是矮個子裡面的將軍,因爲其他的合資車企經營的還不如上汽。
比如說長安汽車前三季度取得35.8億的利潤,同比去年利潤暴跌了63%。
東風汽車前三個季度的營收達到了91億,利潤卻僅僅只有3,700萬,利潤率連一個點都達不到,相比於去年暴跌了61%。
而中國另一大合資車巨頭即廣汽集團,業績更是差到無可言說的地步。
上面幾個合資車巨頭雖然說利潤在大幅度的下降,但好歹來說還是有利潤的。
畢竟上面幾個車企,雖說公司的營收大頭來自於合資車,但是不管是上汽的名爵、長安集團的長安汽車,還是東風集團的東風汽車,在國內都是有一定名氣的自主國產品牌。
而廣汽集團因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的加劇,原來唯一一個能拿到出手的埃安也因爲競爭力下滑導致利潤暴跌。
再加上合資車業務也在不斷的下滑,廣汽集團的業績極其悲慘。
根據其公開的財報顯示,前三個季度廣汽集團取得了740億的營收,然而利潤卻只有可憐的1.2億。
在最新的第三季度,廣汽集團的業績更是差勁,歸母公司單季的淨利潤變成了-13.96億,利潤同比暴跌190%,成爲國內業績最差的合資車巨頭。
而利潤的下滑,也導致了國內這幾家合資的巨頭開始了不斷的降低員工工資,甚至還會時不時的傳來哪一家合資車巨頭大規模裁員的新聞。
給人的感覺彷彿合資車企業在國內已經步入了末路。
相比於合資車在國內銷量的不斷下滑,國產自主品牌,除了競爭激烈的幾家新能源新勢力之外,幾家老牌的國產汽車品牌則顯得越來越強勢。
比亞迪,長城,吉利,奇瑞這幾個國產汽車品牌業績相比於合資車一個比一個好。
前三個季度比亞迪賺了252億,利潤同比上漲18%。
前三個季度吉利賺了107億,利潤同比上漲37.98%。
前三個季度長城賺了104億,利潤同比上漲108%。
汽車市場是有限的,汽車行業的利潤也是有限的。
而國內這些汽車巨頭利潤的不斷增加,就相當大一部分都來自於搶佔了合資車原來所賺取的利潤。
現如今國產汽車品牌佔據國內市場已經超過60%了。
日本的豐田本田日立,德國的奔馳寶馬大衆奧迪,美國的凱迪拉克福特,加在一起佔據國內的市場也不過是30%,相比於幾年前,外國品牌的合資車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已經下跌超過20%個點了。
並且隨着國產手的質量不斷提升,已經民族感到增強,不出所料未來這些合資車在國內市場銷量還有下降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