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行高管增持5年卻連年虧損,能提振投資者信心嗎?

拾鹽士|出品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組

隨着各大城商行中報陸續發佈,9月以來,已有交通銀行、江蘇銀行、西安銀行、上海銀行和齊魯銀行等多家銀行發佈股東或高管增持公告。衆多A股上市銀行高管增持等利好因素共振,有望促進銀行股估值修復,給投資者們注入更多信心。

而在衆多增持公告中,上海銀行高管“心連心”式增持引發業內關注。上海銀行於近日公告稱,獲得包括行長朱健、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施紅敏、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副行長汪明等多名高級管理人員增持。

拾鹽士瞭解到,自2019年以來上海銀行高管每年都有增持動作,然而該行股價卻年年下行,高管們也不得已被“割了韭菜”。

而近兩年來,上海銀行不僅估值承壓,業績增速在在持續放緩。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63.6億元,同比下降5.66%;利息淨收入181.3億元,同比下降10.38%;歸母淨利潤128.3億元,同比上升1.27%。

營收連降業績承壓

風險指標整體呈下行

營收下滑,歸母淨利潤微增,上海銀行今年的半年報並不算出彩。

2023年1-6月,上海銀行實現營收263.6億元,同比下降5.66%。拉長時間線來看,這已是上海銀行連續第三個財報季營收下滑。

2022年財報顯示,上海銀行實現營收531.1億,同比下滑5.54%;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該行營收下滑幅度拉大至7.12%爲132.1億元。

在營收下滑的同時,上海銀行最近幾個季度的歸母淨利潤都實現了低幅增長。2022年末至2023年二季度末,其歸母淨利潤分別增長1.08%、3.25%、1.27%。

製圖/拾鹽士多面金融工作組

有業內人士指出,儘管上海銀行營收不斷下滑,而歸母淨利潤卻還能保持微增,這與其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不無關聯。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高達27.66億元,同比增加了1017.3%,一季度的時候也爆增905.34%,高達18.36億元。然而在2022年,該行的公允價值變動還是-1.62億元。

對此,上海銀行也在財報中指出:“主要是市場利率下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估值增加。其他收益3.99億元,同比增長3.72 億元,主要是政府補助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共佔當期歸母淨利潤的21.55%,並不可持續。未來如何提升盈利能力,仍是上海銀行需要面對的難題。

從具體業務來看,上海銀行兩項主要收入:利息淨收入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已經出現雙位數跌落。今年上半年,兩項收入分別下降10.38%、17.94%至181.3億元和28.65億元,而在2022年末時,這兩個數據還是380億元、64.92億元。

除此之外,在風險數據方面,上海銀行面臨的壓力也不小。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爲1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不良貸款率爲1.22%。

在A股17家上市銀行中,相比同處長三角地區的江蘇銀行的0.91%、南京銀行的0.9%、寧波銀行與杭州銀行的0.76%,上海銀行的風險指標仍有優化空間。

在撥備覆蓋率方面,從近四年的趨勢看,上海銀行整體呈下行狀態。2019-2022年,上海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爲337.15%、321.38%、301.13%、291.61%,到了今年上半年,其撥備覆蓋率雖仍保持284.54%的高位,但較去年同期也有7個百分點的下滑。

另值得注意的是,成立於2022年3月的上銀理財,繫上海銀行全資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其營收、淨利潤指標均出現大幅下滑,實現營業收入3.11億元、淨利潤1.9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4.15%和34.59%。截至報告期末,上銀理財總資產爲41.05億元,淨資產爲39.81億元,管理的理財產品規模3152.29億元。

高管增持連年虧損

何以提振投資者信心?

隨着近兩年來上市銀行股價整體承壓,加之不太出色的業績表現,上海銀行的股價也處於震盪顛簸的趨勢中,甚至多次坐上“過山車”。

數據顯示,在2017-2022年上海銀行股票多次經歷急升猛降。2017年7月31日,上海銀行股價曾達到9.21元/股的高點,到了2022年10月31日,其股價低至5.15元/股。截至9月20日收盤,上海銀行股價報6.19元/股,市值約爲879億元。

不過,上海銀行的高管們似乎一直保持信心,自2019年以來,增持行動每年都在持續。大股東和高管團隊增持,歷來被市場解讀爲穩定投資者信心的重要舉措,上海銀行高管們頻頻主動的增持,一定程度上也有安撫投資者的作用。

不過,拾鹽士注意到,從將近9元/股的成交價格到如今6元出頭的成交價格,上海銀行高管團隊似乎也被“割韭菜”了。

2019年,上海銀行高管分別於8月29日至30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該公司A股股票,成交價格區間爲每股人民幣8.90元至8.98元。

2020年,該行高管分別於8月27日至28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成交價格區間爲每股人民幣8.21元至8.29元。

2021年,該行高管分別於8月31日至9月1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股票,成交價格區間爲每股人民幣 7.15元至7.33元。

2022年5月5日,上海銀行高管團隊再次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成交價格區間爲每股人民幣6.45元至6.50元。

最近的一次股票增持發生在9月6日,上海銀行公告稱,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分別於2023年9月6日至9月7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A股股票,成交價格區間爲每股人民幣6.09元至6.14元。

可以看到,上海銀行高管們的增持行動並沒能增加資本市場信心,拉動股價,自己也是年年增持年年虧損。

以現任行長朱健爲例,其2021年至今累計增持37萬股,按照當年度增持均價和目前的收盤價相比,累計虧損約20萬元(不算分紅)。董秘李曉紅和首席財務官施紅敏則是連續參加了5年增持,賬面浮虧各約13.4萬元、47.6萬元(不算分紅)。

與此同時,也有人對上海銀行高管試圖通過增持來提振股價的行爲提出質疑。因爲5年來高管增持股票的總額並不算高,每年在幾百萬左右,總數也不過約1670萬元左右(以增持均價計算)。這個體量的增持,似乎對股價影響並不大,更別說提振市場信心了。

對此,中國企業資本聯盟理事長柏文喜認爲,上海銀行高管連年增持卻不斷虧損的情況確實令人困惑,既要考慮銀行內部經營問題,也要考慮外部市場環境問題。高管持續增持的原因可能是表達對公司的信心,但“連年增持連年虧”現象持續存在,則意味着銀行在經營上顯然存在一些問題,這可能涉及到銀行自身的業務模式、風險管理、產品創新等多方面的問題。

內控管理風險暴露

多次收到億元罰單,投訴量居轄內首位

柏文喜指出,銀行高管在購買股票時,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一個有效的風險控制系統可保證銀行業務的風險水平保持在可控範圍內,這對於銀行的長期穩健經營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銀行今年內曾接到近億元的監管罰單,暴露出在內控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缺漏。

今年4月,據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上海銀行因存在違規向境外個人銷售外幣理財產品、違規辦理內保外貸業務、違規辦理備用金結匯、未按規定報送結售匯統計數據、虛增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量等多項違法事實,被處罰款9834.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9.9萬元,罰沒款合計9854.4萬元,同時,多名負責人也被處罰款6-7萬元不等。

事實上,這並非上海銀行首次在“內保外貸”業務上摔跤。

資料顯示,2020年8月,上海銀保監局曾作出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列出2014年至2019年間上海銀行的23項違法違規行爲,其中就包括“內保外貸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合計罰沒1652萬元。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上海銀行共出現50餘次違規行爲,罰款金額從20萬元到9800萬元不等,被罰金額合計超1.46億元。

除了屢次接到大額罰單,在銀行服務方面,上海銀行也是屢遭詬病。據上海銀保監局公佈的2022年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上海銀行業消費投訴共72032件,上海銀行投訴量爲885件,每百營業網點投訴量379.8件,每千萬個人客戶投訴量551.2件,投訴量均在中資法人銀行中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2年上海銀行被投訴量逐漸遞增,分別爲510件、829件、885件,已連續兩年位列轄內中資法人銀行首位。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不少消費者反映,上海銀行金融服務存在暴力催收、欺詐消費者等問題。有用戶表示,上海銀行在9月6日發送短信邀請客戶參加“消費達標贏50元紅包”活動,短信中附活動鏈接,但鏈接中並未寫明需客戶報名參加該活動。自己於9.7-9.9期間消費超5000元,符合活動要求卻一直未收到紅包。經諮詢客服回覆稱,自己原來一直未報名參加活動,因此紅包也無法得到,深感自己受到了欺騙。

頻繁的客訴勢必會影響公司信譽與形象,在營收下滑、股票下行的大背景下,上海銀行的生意似乎越來越難做了。作爲曾經的城商行“排頭兵”之一,上海銀行業績和股價能否重現往日榮光,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