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卡礑生態復甦 原生蝦蟹活跳跳

砂卡礑溪流生態豐富,生態保育志工記錄臺灣扁絨螯雄蟹頭胸甲尺寸。(太魯閣國家公園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太魯閣國家公園因0403地震受創嚴重,熱門的砂卡礑步道目前仍封閉,但經生態調查,溪流生態並未明顯衰退,仍見臺灣扁絨螯蟹、貪食沼蝦、短腕沼蝦等原生溪流生物。另考量民衆交通與農產運輸需求,9月起天祥至太魯閣口新增下午3時的放行時段,夜間仍維持封閉管制。

砂卡礑溪是立霧溪最接近出海口的支流,遊客沿砂卡礑步道可輕易欣賞峻秀壯麗的溪谷、變化萬千的水石,還有魚蝦自在悠遊的模樣,是太魯閣最熱門的步道景點之一。

太管處與巡守員震後重回砂卡礑溪、立霧溪匯流口周邊水域調查生態,發現當地溪流生態未明顯衰退,仍見臺灣扁絨螯蟹、貪食沼蝦、短腕沼蝦等原生溪流生物,充分展現大自然自愈能力,太管處表示也會移除入侵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

太魯閣國家公園每年吸引上百萬人次入園,因地震封園,採分期、分區復原開放,受災較輕的布洛灣、九曲洞、天祥等遊憩區年底起局部開放,嚴重區域砂卡礑、燕子口預估需7年完成重建。

公路局9月起調整大禹嶺至太魯閣口(110.1k至184.5k)施工交管措施,大禹嶺至天祥交通管制區間爲合歡派出所至天祥,關原路段(117.4K)因施作地錨工程,採5個時段放行。

天祥至太魯閣口(167.7K至184.5K)原本每天4個時段放行,考量大天祥地區住民與農產運輸需求,9月增爲5個,新增下午3時的放行時段。公路局表示,上午10時、下午3時放行時段前已抵達管制站的停等車輛全數放行,隨後封閉管制;太魯閣口至長春隧道路段仍續採分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