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週後 史上死亡最慘重的礦災發生了

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春山出版)

三週後,海山災變尚未完成善後,臺灣史上死亡人數最慘重的礦災發生了。

煤山煤礦原爲基隆山炭礦,位於九份基隆山腳下,依山傍海。一九一八年(大正七年)八月開坑,二戰後由洪天水、蘇子世經營,改名基山煤礦,範圍擴大到臺北縣瑞芳鎮焿子寮、九份、水湳洞,一九四五年結束收坑。之後礦場幾經易主,最後由簡士成擔任董事長,改稱煤山礦業公司,月產能達四千五百公噸,屬於現代化中型礦場,當時名列臺灣十大優良礦場,煤層厚、巖盤堅固。新設礦場的技術按理較日治時期的老礦場精進,沒想到卻發生臺灣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礦災。

七月十日。歲時甲申年辛未月乙巳日,天成,天賊,福生只宜,乙巳、癸巳,宜興工、動土、入宅、開張次吉。餘巳不利,犯月厭,兇。

中午十二點四十分。瑞芳九份的煤山煤礦又斜坑右二片壓風機房起火,機房的坑木支架與機械潤滑油迅速燃燒,發現起火的礦工立即通知機電工人維修,但因坑內未配置滅火器,只能出坑求救,待取得滅火器要再入坑時,發現坑內已籠罩在煙霧之中。坑內抽風機雖然持續運轉,濃煙仍隨氣流進入斜坑,第一、二班入坑換班礦工一百二十三名困在東、西三、五、六、七片煤巷,陷在濃煙與一氧化碳瀰漫的坑道內,持續對外發出八次警鈴求救。坑道深入地下達一千多公尺,坑內曲折蜿蜒,半小時之後,第一批下坑搶救的工人因濃煙過大,只好退回,十五分鐘後又再冒險入坑,仍是無功而返。家屬、救難人員、醫療人員蜂擁而至,現場一片混亂,負責維持現場秩序的人員,緊急動員清運現場相思木,空出急救場地。迅雷小組派出保安人員指揮現場,警務處加派保一、保二總隊協助軍方、警方維持秩序。

當天下午,夕陽在海面上映出一片瑰麗璀璨的豔紅。建基、瑞三煤礦緊急增調的救援人員集結待命,但由於坑道內枕木崩坍,高熱難當,冒然噴水滅火又恐引起落磐,無法進入搶救。待坑外集聚人羣淨空,大型消防車開至坑口,以接駁水管全力灌救,巨型探照燈照射的坑道口白茫茫一片,整座煤山陷入白色煙霧之中。災變發生後六個小時,救難人員只能坑外候命,毫無進展。

第二天,救難人員冒死入坑搶救,二十四名救難人員碰到主扇跳電,在四十度高溫、二十五度斜坡的坑道內快速撤退,有四名人員跑到坑口,因缺氧昏迷,送醫急救之後幸而無礙。傍晚時分,救難人員終於打通中斜坑,救出十八位礦工,送往基隆醫院急救。第一位獲救的倖存者吳榮貴當時被困在西七片,聽見一片呼叫妻兒、求神哭嚎聲,這是他第二次下坑工作,想到安全訓練時提及身體要蹲低,所以挖了一個坑,將身體埋入洞中,置之死地,等待救援。漸漸的,四周陷入一片黑暗寂靜,煙霧消散,他緩慢向外爬行,終於被搜救人員發現,救上臺車。救難人員持續向前推進,發現二十餘人或仰或俯,已經失去生命跡象,只剩頭頂上的燈光一閃一滅。當時有六十名礦工仍深陷坑底,情況不容樂觀。

搶救八天之後,清晨五時十分運送出最後一名罹難者,確認當場一百零一人罹難,二十二人送醫,其中兩人死亡,有十一人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成爲植物人。當時煤山僱用礦工人數兩百人,喪命礦工一百零三人,超過半數。從猴硐趕到現場救援的吳東漢回憶說:「大家死整片,但不像海山爆炸那麼恐怖!」同樣面臨礦災,礦工命運卻大不相同,生死僅在一瞬之間,罹難者也有不同的死傷樣態,落磐、埋沒、搬運事故者,重者當場死亡,輕者終生傷殘,通常血肉淋漓、粉身碎骨;瓦斯、煤塵或爆炸事故者,通常形體扭曲焦黑、肢離肉碎,難以辨識;瓦斯中毒或窒息死者,沉寂倒臥,遺容如常,算是「好死」,可以留個全屍。

事後調查報告指出又斜坑右二片壓風機房坑壁落石擊中空氣壓縮機,220V電線發生連續性短路電弧,導致旁邊變壓器負載電流劇增,絕緣油起火燃燒,並延燒至附近機電設備、油漬,機房看守人未能第一時間處理撲滅,以致含有濃厚一氧化碳的濃煙瀰漫坑道。由於入坑礦工均未佩戴一氧化碳自救呼吸器,才造成這場臺灣史上最多人死亡的礦災。

事變之後經濟部下令煤山礦場停工一天,進行安全檢查,不久之後繼續開工,一直到災變之後五年多,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才封坑。(四之四;摘自《末代女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