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甄嬛傳》:皇上只把祺貴人貶爲庶人,爲何蘇培盛卻敢打死她
對於這句臺詞,可真是不要太熟悉了,屬於是《甄嬛傳》裡的名句之一了。
而說這句話的,正是瓜爾佳氏,也就是祺貴人了。
祺貴人
也正是因爲她的那句話,葬送了她的前途,更是直接葬送了生命。
可有一點讓人很不理解,明明雍正只交代了把祺貴人貶成庶人,可蘇培盛怎麼就自己做決定,把祺貴人給亂棍打死了呢?
這屬實是有些無法無天了,他一個太監,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大的權力?
蘇培盛
祺貴人失勢
後宮可謂是處處都藏着心眼子,這這皇宮裡,要是沒個心眼,那估計一集也難活過去。
所以說,後宮真可謂是殘酷的權力角鬥場,在這裡,家族勢力、個人能力含有皇帝的恩寵,都是決定個人命運的關鍵因素。
而祺貴人的悲劇,就源於她所處的權力結構的劇烈變動。
瓜爾佳氏的覆滅,對祺貴人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原本,她依仗家族的功勳和父親鄂敏在前朝的勢力,在後宮中也頗有底氣。
然而,鄂敏的倒臺,使得瓜爾佳氏一落千丈,祺貴人也隨之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靠山。
鄂敏
在後宮這個弱肉強食的地方,沒有家族的庇護,祺貴人如同失去了羽翼的鳥兒,任人宰割。
雪上加霜的是,祺貴人自身也缺乏在後宮生存的政治智慧,她性格張揚跋扈,不懂得收斂鋒芒,得罪了後宮中許多重要人物。
她對蘇培盛的輕視,對甄嬛的屢次挑釁,都爲她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要知道,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人際關係是至關重要的,而祺貴人缺乏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最終導致衆叛親離,孤立無援。
還有就是,祺貴人的政治投機也加劇了她的悲劇,她最開始依附皇后,希望藉助皇后的勢力鞏固自己的地位。
祺貴人
但可惜的是,皇后只是把她當作一枚棋子,用來制衡甄嬛,一旦祺貴人失去了利用價值,皇后便毫不猶豫地將其拋棄。
就這樣,祺貴人的政治投機最終以失敗告終,她不僅沒有獲得皇后的真正信任,反而成爲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而後宮的權力遊戲,把無數人捲入其中,加上祺貴人缺乏政治頭腦,又錯判了形勢,最終被無情的權力旋渦吞噬。
在這期間,她屢次針對甄嬛,在滴血認親事件中更是煽風點火,極力慫恿皇后將浣碧和槿汐送去慎刑司。
祺貴人
滴血認親事件,屬於是後宮鬥爭的一個高潮,祺貴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爲了扳倒甄嬛,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不惜犧牲無辜的人。
那麼這種狠辣的手段,最終也讓她自食惡果。
被貶爲庶人,打入冷宮,對於祺貴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瓜爾佳氏
然而,即使到了這種地步,她依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變本加厲,在養心殿外破口大罵,辱罵甄嬛,甚至對皇上出言不遜。
瓜爾佳氏罵甄嬛
就是她的這一行爲,直接加速她的死亡。
而在她的死亡之路上,蘇培盛就是一個關鍵的人物。
蘇培盛的抉擇
蘇培盛,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太監,卻是後宮權力運作中的關鍵人物,他久在皇上身邊,深諳帝王心術,同時又與後宮各方勢力保持着微妙的關係。
在祺貴人事件中,蘇培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抉擇,既有對皇上的忠誠,也有對甄嬛的報恩,更有對祺貴人的個人恩怨。
蘇培盛與甄嬛的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主要也是因爲他和槿汐的關係,所以對甄嬛多有照拂。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也隨着甄嬛對槿汐的維護,蘇培盛對甄嬛的感情逐漸加深。
甄嬛槿汐
甄嬛回宮後,蘇培盛對甄嬛的態度更加親近,特別是甄嬛爲蘇培盛賜婚,更是讓蘇培盛感激涕零,從此將甄嬛視爲自己的主子。
可以說,這種忠誠,既源於槿汐的情分,也源於甄嬛的個人魅力和政治手腕。
蘇培盛對皇上的心思瞭如指掌,他知道皇上對祺貴人早已心生厭煩,對甄嬛則頗爲偏愛。
所以在處理祺貴人事件時,蘇培盛能夠準確地揣摩皇上的意圖,並做出相應的行動。
他深知,在後宮,皇上的態度決定一切。
蘇培盛作爲宮中的首領太監,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後宮的局勢,他既是皇權的執行者,也是後宮鬥爭的參與者。
蘇培盛
除了忠誠和政治考量,個人恩怨也是蘇培盛處置祺貴人的重要動機,祺貴人曾多次針對槿汐和甄嬛,這激怒了蘇培盛。
他深愛槿汐,自然無法容忍祺貴人對槿汐的刁難,爲愛妻報仇,成爲蘇培盛行動的強大動力。
說到底,蘇培盛的抉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他既是皇上的心腹,也是甄嬛的忠僕,同時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皇帝說“只廢她爲庶人,不會賜死”,這句話看似仁慈,實則暗藏殺機。
其實皇帝並沒有明確表示要放過祺貴人,只是說不會“賜死”,這給蘇培盛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
蘇培盛深知皇帝的心思,他知道皇帝不會在意祺貴人的死活,於是,他藉機處死了祺貴人,既爲槿汐報了仇,也爲甄嬛除掉了一個心頭大患。
不管怎麼說,瓜爾佳氏能有這樣的結局,說到底還是因爲她自己。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皇上的心思......
帝王心術
皇上在祺貴人事件中的態度看似模棱兩可,實則充滿了帝王權術的精妙算計。
他“廢而未殺”的旨意,並不是簡單的仁慈,而是爲蘇培盛的行動留下了空間,也爲自己免去了直接出手的尷尬。
皇上深諳權力的遊戲規則,他知道,直接賜死祺貴人,可能會引起瓜爾佳氏殘餘勢力的反撲,也會給甄嬛留下話柄。
所以他選擇了“廢爲庶人”這種模棱兩可的處理方式,這既表達了對祺貴人的懲罰,又避免了直接的衝突。
誰知道,祺貴人被廢后,依然不知收斂,在養心殿外大罵甄嬛,這給了蘇培盛一個“名正言順”處置她的理由。
一個被廢的庶人,膽敢辱罵皇上的寵妃,被打死也無可厚非,可見,皇上的“廢而未殺”,實則爲蘇培盛的行動提供了“法律”依據。
而皇上對祺貴人的態度轉變,也反映了他對權力的冷酷計算,祺貴人家族的沒落,使得她失去了利用價值。
在皇上眼中,祺貴人已經成爲一枚棄子,她的生死也無關緊要,因爲帝王的眼中,只有權力纔是永恆的追求。
“廢而未殺”的策略,體現了皇上的高超政治手腕,他既達到了懲罰祺貴人的目的,又避免了直接的衝突,同時還維護了自己的權威。
所以說,帝王的權術,往往隱藏在看似簡單的舉動背後。
從這些也能看出,祺貴人事件,不僅僅是後宮爭鬥的個案,更是皇權至上、人命如草芥的縮影。
皇上的“廢而未殺”,看似留有一絲餘地,實則是對祺貴人生命的漠視。
他把祺貴人的命運交給了蘇培盛,任由其處置,這體現了帝王的冷酷無情。
在皇權的籠罩下,人倫道德顯得微不足道,祺貴人曾經是皇上的寵妃,也曾有過青春年華和美好夢想。
然而,一旦失去皇上的寵愛和家族的庇護,她便淪爲任人擺佈的棋子。
皇上的冷漠,蘇培盛的報復,還有祺貴人自身的性格缺陷,共同將她推向了深淵。
祺貴人在養心殿外的失態舉動,也加速了她悲劇的到來,她被廢爲庶人後,依然心有不甘,當衆辱罵甄嬛,這觸犯了皇權的尊嚴。
要知道,在等級森嚴的後宮,以下犯上是大忌,祺貴人的失言,給了蘇培盛一個處置她的絕佳藉口,也斷送了她最後的生存希望。
祺貴人的悲劇,與其說是命運的安排,不如說是性格缺陷導致的必然結果,她的傲慢、自大、缺乏遠見,讓她在後宮這個複雜的環境中寸步難行。
她看不清形勢,看不清人心,最終被自己葬送。
瓜爾佳氏
祺貴人事件,是後宮權力鬥爭的殘酷寫照,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
後宮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在這裡,生存是唯一的法則,爲了生存,妃嬪們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必須學會心機算計,必須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
在這裡,每一個女人都在爲了生存而掙扎,她們或是依附於強大的勢力,或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或是淪爲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瓜爾佳氏
可見,後宮的生存哲學,是殘酷的,也是無奈的,它反映了人性的複雜,也揭示了權力鬥爭的本質。
然而,每個人都可能成爲權力的犧牲品,而帝王,則是這場遊戲的最終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