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12億的太美醫療意欲圓夢港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在晶泰科技以“18C第一股光環”在港股上市後,越來越多未盈利企業瞄準了18C專章。

近日,中國證監會網站發佈關於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太美醫療”)境外發行上市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通知書,太美醫療計劃發行不超過13.45 億股普通股並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主打醫療SaaS業務的太美醫療,IPO之前累計獲8輪數十億融資,當中不乏雲鋒基金、軟銀、高瓴、騰訊等明星投資機構,但其資本市場之路卻異常坎坷。

早在2021年,太美醫療就曾申報在科創板上市,但歷經三輪問詢後,其在2023年3月15日的發審會上被否。

從現場的問詢情況來看,太美醫療的持續經營能力以及核心技術能否對利潤做出重要貢獻等,受到了科創板上市委的質疑。

自成立以來,太美醫療一直沒有擺脫虧損的泥潭。

在最新的財報數據中,2021-2022年及2023年1-9月,太美醫療實現收入分別爲4.66億元、5.49億元和4.10億元;淨虧損分別爲4.80億元、4.23億元和2.69億元;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分別爲-2.18億元、-3.29億元和-3.23億元。

不到三年時間裡,太美醫療累計虧損12.43億元。

眼下,港交所18C新政落地,未盈利的醫療服務公司也能申請上市募資,太美醫療能否順利圓IPO之夢?

客戶流失率飆升

聆訊資料顯示,太美醫療是一家基於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和服務覆蓋臨牀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環節。

截至2023年9月30日,太美醫療已爲1300多家制藥企業及受託研究機構提供服務,覆蓋全球25大製藥企業中的21家及中國醫藥創新企業100強中的90家。

按照灼識諮詢的數據,以2022年的收入計算,太美醫療是中國生命科學研發和營銷領域最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

然而,僥是打着“國內最大”的標籤,太美醫療2022年的收入也纔不到5.5億元。

作爲一個發展較爲早期的市場,中國生命科學研發和營銷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相對分散,按2022年的收入計,前五大市場參與者佔22.7%的市場份額。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同一指標,太美醫療雖然在此市場排名第一,但市場份額也只有6.3%。

從收入結構上看,太美醫療主要有兩大業務,一是雲端軟件(包括SaaS產品及定製軟件以及相關技術支持),佔總收入近四成;二是數字化服務,佔比超過五成。

進入 2023 年,太美醫療雲端軟件收入佔比持續下滑,數字化服務的收入佔比則明顯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其來自雲端軟件的收入爲1.53億元,佔比爲37.2%,相比去年同期的38.5%下降了1.3個百分點;來自數字化服務的收入爲2.56億元,佔比爲62.6%,相較去年同期上升了1.1個百分點。

由於行業較爲分散且持續處於“跑馬圈地”的狀態,太美醫療的商業化之路異常艱難。

近年來,太美醫療的毛利率持續下滑。其早前申報科創板的招股書顯示,2019 年至 2021 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45.59%、39.62%、 35.63%,呈現持續下滑狀態。

在最新的港股聆訊材料中,2022年及 2023 年前三季度,太美醫療毛利率再度下滑,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33.3%減至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個月的30.2%。

太美醫療表示,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一是來自數字化服務的收入佔比增加,而數字化服務的利潤率相對低於軟件,其導致產品及服務組合發生變化;二SaaS產品及數字化服務的毛利率下降。”

此前,太美醫療在回覆科創板首輪問詢函時曾披露一份客戶流失率的數據,近年來,太美醫療客戶流失率也在持續上升。

2019-2021年,其SaaS產品客戶流失率從12.77%提升到了15.91%;SaaS產品年費制收費客戶流失率更是從4.35%飆升至10.73%。

截至2021年底、2022年底及2023年9月底,太美科技客戶總數分別爲908名、1033名和1003名,這意味着公司的客戶總數在2023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尤其是SaaS產品的客戶數也出現了下滑,同期分別爲679名、789名及773名客戶。

與此同時,公司的各項成本卻居高不下。2021 年至 2022 年,太美醫療銷售開支和行政開支合計分別爲4.46 億元、4.74 億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爲95.8%、86.2%。

報告期內,太美醫療的銷售開支略低於研發開支,但行政開支則遠高於研發開支。2021年、2022 年,其行政開支分別高達2.67元、2.89 億元,佔總營收的成本均在50%以上,而研發開支分別只有1.91億元、2.08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爲40.9%、37.9%。

股權支付是導致太美醫療行政開支高企的原因,其2021年、2022年以股份爲基礎的付款分別達到1.07 億元和7320萬元。

融前估值已超80億

事實上,太美醫療面臨的商業化困局,是醫療 SaaS企業遭遇的普遍困境。

早前,港股已先後上市了智雲健康(09955.HK)、思派健康(00314.HK)、中康控股(02361.HK)、醫渡科技(02158.HK)等醫療SaaS上市公司,但盈利者寥寥。

其中,唯一盈利的中康控股,純SaaS產品營收佔比並不高,而其他企業業務規模較太美科技更大,但依舊處於虧損狀態——2023 年,智雲健康營業收入爲36.9億元,虧損7510萬元;思派健康2023年營收爲41.19億元,年內經調整虧損爲1.5億元;醫渡科技收入8.05億元,經調整淨虧損4.49億元。

“其實不是說醫療 SaaS產業難盈利,是國內整個 SaaS 產業競爭都非常激烈,獲客成本高、低價惡性競爭等導致行業毛利率越來越低,這就導致國內的 SaaS產業成了勞動密集行業,客戶越多,虧得越多。而且市場普遍認爲SaaS科創屬性不夠強,行業比拼的反而是商務、服務和成本控制能力。”華南一名中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受訪指出。

國內一家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人士也對記者指出:“目前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跨界佈局醫療SaaS,如果從資金、流量、技術上來看,醫療SaaS創業企業就比較弱勢了。另外醫療行業的壁壘也比較高,不同的主體差異非常大,這也就導致標準化難度大,成本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歷2020年的估值高峰後,資本對醫療SaaS熱情不再,多家上市後的醫療SaaS企業股價持續走低。

2021年上市的醫渡科技,總市值曾一度高達587億港元,如今市值已不足37億港元;2022年上市的智雲健康,上市之初173.45億港元的市值,如今也不足十分之一,最新市值僅10.57億港元。

而值得一提的是,太美醫療在一級市場的最近一輪融資已超80億元,上市後可能形成估值倒掛。

在IPO之前,太美醫療科技經歷了8輪融資,累計金額超30億元。其中,最近的一次發生在 2020年10月,太美醫療宣佈完成10.7億元人民幣F輪融資,騰訊、高瓴創投、雲鋒基金等領投,投後估值約爲80.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