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券期限半年太長無助額外消費 北市府批:安慰劑非強心針

北市秘書長陳志銘。(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國內進入紓困、振興階段中央擬在7月推「振興三倍券」刺激消費,實施至年底12月31日,但臺北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志銘18日受訪直言時間拖得太長,不會因此刺激民衆消費,充其量只是滿足原本剛性需求,應該把消費時間壓縮在1、2個月內,短期內衝高消費纔會有效果,否則不是「強心針」,更像是「安慰劑」。

陳志銘18日下午與產發局長林崇傑觀傳局長劉奕霆以及資訊局長呂新科媒體茶敘,並公佈北市未來的紓困振興議題,未來將召開9場論壇討論疫情後經濟作爲。根據北市府規劃短期作爲要刺激消費、活絡經濟,長期來看則要建立與疫情共存的生活產業模式

而對於這次中央推出的三倍券,陳志銘坦言,這次中央振興方案可用到年底,換算下來,1個月只多出500元支出,最多隻能滿足民衆的剛性需求,不會因這些方案有更多消費。他舉例,應該透過縮短消費時間,刺激短期消費,讓民衆會因爲多了一筆錢,而去上餐廳、買衣服、買家電等,纔會讓經濟出現v型反彈,之後慢慢回到正常軌道

爲配合中央三倍券政策,北市府計劃在本週六召開記者會,由柯文哲親自宣佈敬老卡、愛心卡加碼詳細方案。陳志銘直言,透過這波疫情與振興,刺激消費是次要,趁機讓長者習慣現金交易纔是主要目的

陳志銘解釋,敬老看就是無現金載體,目前長者還是習慣用現金,但多項報告證明,現金是病毒可以存在的載體,在與病毒共存的思維下,將無現金考慮進來,減少碰觸現金。

此外,也能借此建構鄰里數位建設,過去長者出席里民活動、報名等,還是拿紙筆,也是病毒傳染途徑,這些都是未來要改變的生活習慣,讓長者開始習慣那張卡片,讓敬老卡變成未來跟疫情共存的工具,要習慣這種東西

根據市府統計,目前敬老卡一共發出45萬張,但陳志銘坦言,目前實際流動、使用的只有26萬張,市府的目標就是希望把另外19萬也逼出來。

北市昨公佈商圈振興方案,但相關內容幾乎都是抽獎活動,加上金額僅1億元,遭外界質疑效果有限,也有議員認爲應直接回饋?對此,觀傳局長劉奕霆表示,透過抽獎方式主要目的是要把消費留在臺北市;第一波方案到8月底,如果真的不夠,後面「可以考慮加碼」,到時候會針對相關消費情形再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