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Hyper | 蘋果和谷歌:攜手征戰AI手機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AI的技術吸引力勢不可擋。

即將於9月(初定)發佈的蘋果iPhone 16系列,鑑於硬件部分相對安卓陣營相對落後的現實,以AI爲底層技術的軟件系統升級,成爲本代蘋果手機最大看點;同時,iOS宿敵Android系統開發公司谷歌發佈近在眼前(8月13日)的Pixel 9系列,也有部分AI功能曝光。

在“傳統智能手機”時代,開發了iOS最大對手的Android系統的谷歌公司,幾乎沒有存在感,很少有人會注意到谷歌也有智能手機。在AI時代,谷歌或許有機會改變這種令人尷尬的市場認知。

市場差不多有個共識,那就是iPhone 16系列將是蘋果首款AI手機。不要小看這一點。畢竟,三星Galaxy S24同樣在硬件方面提升有限,但三星S24藉助“AI手機”標籤,銷量暴漲。

iPhone 16系列:最大看點是AI

儘管在WWDC 2024上,蘋果給出的Apple Intelligent戰略並無新奇之處,其將AI技術用於重構包括iOS 18系統在內的多端操作系統思想,實際上覆刻了中國榮耀“AI四層架構”技術框架中的第一層“AI使能跨系統融合”與第二層“AI重構操作系統”。

但由於蘋果在消費電子的品牌、技術創新和產品定義號召力,全球業界,無出其右,故而被蘋果“看上”的技術路線,最終的市場接受度,也同樣無與倫比。

這可從蘋果在WWDC 2024剛剛發佈其“AI戰略”當天(6月10日)股價下跌1.91%(總市值29605億美元),但從次日(6月11日)開始至7月5日,其股價持續累計拉昇了16.89%(總市值34707億美元,僅次於微軟的34750億美元,位於全球市值第二科技公司)可以看出。

那麼,iPhone 16系列,會有哪些AI功能?先簡單說說蘋果本代“臉面”那非常有限的硬件升級。

除了華爾街見聞之前的獨家消息——蘋果iPhone 16系列電池外殼從鋁合金全部換成小鋼殼之外(但電池容量保持不變,仍僅約4600mAh/40W),本代蘋果旗艦也升級了影像系統——升級4800萬像素超廣角鏡,另外將3倍直立式長焦鏡頭升級成5倍潛望長焦鏡;屏幕用了三星全新M14面板,局部峰值亮度提升到2000nit;起步內存也全線標配8GB。

這種硬件升級,幅度之小,完全能被國內一衆捲到極致的安卓同行“吊打”。所以,AI就成了iPhone 16的市場焦點所在。

蘋果對本代旗艦的內存標配,全線提升至8GB,也是從AI考慮的結果。因爲Apple Intelligent對設備的內存需要爲8GB起步。

iPhone 16標準版和Pro版,配備的A18芯片和Pro Max版搭載的 A18 Pro芯片,都是臺積電3nm製程工藝,區別僅在於AI算力和光線追蹤性能等高階技術特性的差異。就C端體驗端來說,這些差異並無可明確感知的區別。所以,定價就很“困難”:硬件提升有限,軟件應用感知不明顯。

只是,從WWDC 2024的蘋果AI“創新”看,像iOS支持語音轉寫後生成要點摘要、Siri免費調用ChatGPT(關聯GPT-4o)、更自然地回答問題、讀懂模糊表達、理解多輪對話、AI修圖、AI視頻和圖片創作等,完全算不上驚豔。

據蘋果機器學習和AI戰略高級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蘋果公司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透露,蘋果在iPhone上運行的大語言模型約爲3B,這與國內同行動輒7B起步的端側大模型相比,差距顯而易見。

當然,iPhone 16系列的AI功能到底有哪些,會不會有“驚豔”表現,現在還很難說。

谷歌也在推動AI手機技術

再看看谷歌,馬上要發佈的Pixel 9系列,包含的AI應用,並非由Android系統自帶,而是來自Google AI(對應Apple Intellignt?)。

據爆料消息,Pixel 9系列的AI功能,主要包括Add Me、Screenshots和Studio三類,分別對應AI修圖、AI截屏信息搜索和AI創作工作室。就核心功能來看,谷歌認爲端側AI的作用應當圍繞C端用戶的日常場景應用,可能並非與國內廠商宣稱的那樣將主要技術力量集中在“生產力工具”層面。

其中,Screenshots的AI應用,實際上也結合了谷歌的起家功能——搜索。Screenshots的搜索,據爆料信息看,主要是對歷史截圖相關信息的搜索,便於用戶根據模糊記憶,在端側的數千(萬)張截圖中,快速找到目標圖片。

另外,谷歌與蘋果和中國榮耀一樣,也在推動AI技術與Android系統的融合,榮耀稱之爲“以AI技術重構底層操作系統”。如果谷歌將AI技術內置於Android系統,那麼Pixel 9系列與之前的谷歌存量智能手機,在AI應用層面的區別是什麼?

業界推測,這可能是,若用Pixel 9系列手機,能在端側(本地化)用AI功能,而存量的谷歌手機因爲芯片性能和內存容量限制,只能在雲側調用AI,速度或許較慢,斷網後AI應用也無法調取。

若端側AI應用足夠有吸引力,能高頻滿足用戶場景剛需,那麼換機潮可能就會出現。

谷歌在這一點上,與榮耀在今年1月推出的平臺級AI功能——任意門的側重點很像:兩者都將技術研發重點放在用戶日常應用方面,而非“辦公生產力工具”。

比如,谷歌的Pixel 8系列的部分AI應用:快速信息篩查功能,用戶動動嘴就能調用Gemini,查詢Google相關應用中的信息,進而直接調用相應的APP服務。

故而,iOS和Android系統的開發公司——蘋果和谷歌,都寄望的AI手機之新技術應用大考,已近在眼前;而其各自的AI手機,究竟能否爲因新技術創新匱乏而進入日益萎縮的存量市場注入換機新動能,也很快會有答案。

從這個角度上看,蘋果和谷歌,正在攜手共啓智能手機進入AI時代後,新的技術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