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中間尋找平衡?學者分析馬來西亞立場:既要拿到、也要吃到蛋糕
爲尋求促進經濟增長,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一直在力圖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與此同時,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而美國也是馬來西亞密切的經濟和戰略伙伴。
今年6月,中國總理李強訪問馬來西亞並簽署了多項協議,包括續簽爲期五年的經貿合作協定。
李強和安華還出席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BRI)在馬來西亞的重點項目--東海岸銜接鐵路(ECRL)沿線火車站的奠基儀式。
馬來西亞是「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大受援國之一,這一遍及全球的基礎設施融資計劃是中國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強的訪問也正值中馬建交50週年。
其間兩國還簽署了其他協議,包括促進數字經濟投資、推動住房和城市發展,以及打擊跨國犯罪、改善高等教育、旅遊和文化合作等承諾。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馬來西亞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馬來西亞最近還表示有興趣加入新興市場經濟體組成的金磚國家集團,中國是該集團的核心成員之一,該集團還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
「今天,兩國關係的核心領域是經濟。安華政府似乎將中國視爲一個重要的市場機遇和投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政治學者莊嘉穎告訴德國之聲。
南中國海爭議
在安華加強與中國經濟關係的同時,馬來西亞也對南海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採取了更加低調的管理方式。
中國聲稱對幾乎整個南中國海擁有主權,儘管國際法庭在2016年裁定這種主張缺乏法律依據。
向海牙法庭提起訴訟的菲律賓,在南中國主權爭議問題上與中國的分歧最大。中國海警船隻經常在有爭議的島礁淺灘附近騷擾菲律賓小得多的船隻,其中一些海警船與海軍驅逐艦大小相當。
越南、文萊和臺灣也對中國政府的領海主張提出異議。馬來西亞也是如此。2019年,在上屆政府執政期間,馬來西亞外交部稱中國政府的主張是「荒謬」的。然而,本屆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卻不那麼強硬。
莊嘉穎認爲:「也許安華政府認爲可以藉助中國推動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因而不願惹惱中國。」
然而有報導稱,中國海警船和海軍艦艇一直在距離馬來西亞沙撈越州海岸100公里的盧克尼亞淺灘(Luconia Shoal,馬來西亞稱巴丁宜阿里淺灘,中國稱南康暗沙)附近的馬來西亞專屬經濟區(EEZ)內遊弋。
莊嘉穎指出,馬來西亞「對其與中國政府的爭端採取了更低調的態度」,並補充說,安華呼籲馬來西亞人對中國船隻的出現「保持冷靜」。
華盛頓國立戰爭學院的東南亞問題專家阿布扎教授(Zachary Abuza)預計,會有更多的中國投資進入馬來西亞。「雙邊關係在馬哈蒂爾政府執政期間出現短暫下滑,但在安華的領導下,雙邊關係又恢復了傳統的密切聯繫。」他對德國之聲說:「我預計中國將在馬來西亞半導體行業進行大量投資,主要是爲了規避西方制裁。」
背後的中美較量
2022年,美國對本國製造商向中國出口的先進半導體芯片實施出口管制,部分原因是爲了阻礙中國製造高科技武器系統的能力。這引發了馬來西亞向中國出口半導體是否會影響其與美國關係的疑問。
美國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自 67 年前建立外交關係以來,兩國一直保持着長期的安全和經濟關係。
阿布扎說:「如果馬來西亞逃避美國的制裁,向俄羅斯、伊朗和其他受制裁的國家出售半導體,那麼美國將對馬來西亞施加壓力並威脅實施制裁。」但他認爲安華並不畏懼來自華盛頓的報復威脅:「安華對美國的壓力和威脅確實感到惱火。馬來西亞已經明確表示,他們想賣給誰就賣給誰。」
隨着美國和中國對亞洲的秩序和穩定提出了相互競爭的願景,該地區的小國正在採取行動力求平衡。泰國和越南等國就是在不公開偏袒任何一方的情況下同雙方保持積極關係的例子。
莊嘉穎說:「與許多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政府一樣,安華政府可能也在賭自己能同時與美國和中國保持積極的關係,既要拿到、也要吃到蛋糕。」
「然而,這樣做的前提是一個或兩個大國繼續接受這一立場,並且不會因爲馬來西亞在現實或觀念上與對手走得太近而對其進行懲罰。」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