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街區文明更出圈?上海長寧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案例交流展示活動

如何以文明實踐服務科技創新突破?如何讓街區文明更出圈?……11月20日,在2024年長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案例交流展示活動中,長寧10個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現場交流了各自特色做法和建設成效。

本次活動在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館舉行。活動旨在推動長寧區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提質升級,培育更多優秀文明實踐品牌項目,共同助力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如何以文明實踐服務科技創新突破?華陽路街道依託科技企業集聚優勢,整合上海硅巷區域資源,打造“上海硅巷NO.1”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站;同時,以優質科創資源爲載體,先後培育“科普+”“你好·寒假”“科學智造”等文明實踐品牌項目6個,服務受益3000餘人次。北新涇街道則是在“1+15+X”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的基礎上,將建設“綠色低碳韌性社區”同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探索實踐緊密聯繫在一起,並提出“數字家園2.0版”建設,依託新型城域物聯專網、智能感知預警等新技術,深度對接“一網統管”系統。

新華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通過以羣衆需求爲導向,通過陣地建設、實踐活動、志願服務等着力點,讓身邊的文明實踐成爲構建人民美好生活的“溫暖”力量。活動現場,新華路街道帶來了在東鎮居民區因地制宜,試點開展“綠枝歸根”行動的案例。仙霞新村街道介紹了“生態水城”美麗街區建設文明實踐項目,問計問需於民,引導居民參與項目設計和管理。

作爲上海的“網紅街區”,古北黃金城道落葉不掃的美景背後,如何讓居民生活更便利、讓社區治理更有效、讓街區文明更出圈?虹橋街道古北榮華第三居民區嘗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爲支點,構建多元共治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格局,通過舉辦各類文明實踐活動,成立街區友好商鋪聯盟,不斷延伸文明實踐服務點,讓生活品質更上新臺階、讓中外文化更深度融合、讓街區共同體更有活力。

聚集社區內的志願者、能人骨幹;輻射周邊20家社區共建單位,凝結社會組織、治理專家、代表委員的力量……程家橋街道手拉手做公益、心連心促治理,將小區裡的“黑臭水”變成帶動區域融合發展的“小西湖”。

天山路街道、江蘇路街道聚焦文明實踐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分享了共融新生打造煙火街區經濟圈的案例。作爲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屬地街道之一,天山路街道內天山商圈樓宇經濟欣欣向榮,並帶動周邊形成了餐飲、休閒、購物等功能集聚的商圈繁榮發展。江蘇路街道則是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產業比較集聚,此外,位於上海市中心的歷史風貌街區百年愚園路紅色文化與時尚潮流交織的獨特風景也是“吸睛又吸金”。

周家橋街道、新涇鎮在現場展示分享了在“一江一河”文明實踐帶建設中的精彩故事。從一個人的“殊死戰鬥”,到一羣人的勠力同心,再到更多人的共建共享,周家橋街道在夯實陣地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誰來實踐”。新涇港畔的螢火蟲、南漁浦邊的“同心樹”、午潮港旁的“幸福棉”……許多“涇”彩故事正在新涇鎮上演,“生態新涇”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探索實踐,爲“一江一河”文明實踐建設貢獻“新涇力量”。

各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交流分享掠影

活動中,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所長陳祥勤結合人民城市建設對現場案例交流進行點評,並做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文明實踐工作宣講。

近年來,長寧區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爲長寧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服務保障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力量和道德滋養,展現了精神文明新氣象。

撰稿/攝影:陳容超

原標題《2024年長寧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案例交流展示活動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