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兒童近視防控困境?家長走上漫漫長路
隨着近視的低齡化,不少家長急切地希望爲孩子尋求一些改變之道。從葉黃素軟糖、護眼片,到硬性透氣性接觸鏡(RGP)、角膜塑形鏡(OK鏡)、離焦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再到各種護眼貼、哺光儀、拉遠鏡、大路燈……這些在社交平臺上廣爲流傳的產品琳琅滿目,爲他們提供了五花八門的治療選擇。
面對兒童和青少年近視的普遍現象,我們不禁要問:爲何會如此?這些花樣繁多的治療手段真的有效嗎?我們又該如何走出孩子過早近視的困境?
孩子近視早?家長焦慮得抹淚失眠
“自認爲對孩子視力一直管控得很好,萬萬沒想到孩子近視200度!拿到檢查報告時,孩子情緒有些不好,我們之前一直鼓勵孩子遠離電子產品,將來可以當飛行員,孩子的夢碎了。背對着孩子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抹眼淚……”7歲的小光(化名)就讀一年級,媽媽得知孩子近視後,已經哭了兩天,“雖然只是戴個眼鏡,我感覺我的天都要塌了”。
在社交平臺上,說起孩子近視的話題,家長心中的苦楚和無奈一併宣泄。“和我家孩子情況一樣,鬱悶得我半個月都緩不過來,半夜都愁醒了。”“感覺自己好不稱職,孩子才一年級就近視50度。”“我就想不通,接受不了,焦慮一個多星期了,一想到就會哭。”
焦慮歸焦慮,小光媽媽陪着他開始了近視防控之路。配備離焦框架鏡和離焦軟鏡交替使用,報名視功能訓練班、每天2小時戶外運動、檢查更換家裡的光源、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當前普遍的防控手段,他們都在不斷嘗試。目前,小光的視力得到了一定控制。
離不開電子產品?關注孩子的遠視儲備
不光是孩子已經近視的家長焦慮,隨着近視防控意識的增強,許多暫未近視的孩子家長將近視預防關口前移,越來越關注下一代的“遠視儲備”。
什麼是遠視儲備?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後眼球爲遠視狀態。隨着孩子身體和眼球的發育,遠視度數逐漸減少,一直減少到0度。在減少到0度期間的遠視度數就叫遠視儲備。如果在視覺發育期間,眼球繼續變長,就會發展成爲近視眼。
國家疾控局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爲51.9%。
記者瞭解到,大批兒童在6-8歲時遠視儲備賬戶就已歸零。當前,兒童、青少年在日常戶外活動不足、看電子屏幕時間增加、睡眠時間不夠、飲食結構不合理等現象普遍存在。隨着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成了家長的“哄娃工具”,也成了孩子離不開的“電子保姆”。除此之外,許多學校要求學生通過智能設備學習,在教學軟件上完成作業、打卡,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增加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孩子每天都要在網上提交作業,電子產品屏幕較亮,擔心用眼過度。”穎莉(化名)的兩個兒子分別將滿7歲和9歲,兩個孩子目前都沒有近視,但她也受到身邊家長的影響,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有些家長給孩子選擇體育課或培訓班時,考慮到要在戶外上課,曬曬太陽更有助於保護視力,就不想參加室內課程了。”
配齊“護眼全家桶”?市面產品五花八門
“每天戴10分鐘讓度數0增長”“輕撫眼球、視力訓練,護眼儀減慢近視增長度數”“讀寫輕鬆、近視無憂,智慧讀寫黑科技——讀寫遠像儀”……打開電商平臺搜索“近視防控”,琳琅滿目的視力矯正產品層出不窮,價格基本均超過千元。
對於不少家長來說,“寧可信其有,也不想錯過一絲有利於孩子視力防控的機會,免得將來後悔。”眼部按摩儀、讀寫鏡、哺光儀、遠像儀、霧視屏、反轉拍、大路燈等五花八門的產品組成的“護眼全家桶”,成了他們的普遍選擇。近視眼膏、護眼貼、熱敷眼罩等市面宣傳的“神藥”也受到部分家長的青睞。
需要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3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明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癒。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不得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癒”“近視剋星”等表述誤導近視兒童青少年和家長。
以哺光儀爲例,目前,國家正在規範哺光儀市場,並將其升級爲第三類醫療器械進行管理,商家想要獲得生產和銷售資質將更加困難。
如何有效防控?接納鼓勵家裡的“小眼鏡”
家長對孩子近視防控的迫切關注和焦慮心態,爲各種“近視神器”的推廣帶來肥沃的市場環境。那麼真正有效的近視防控手段有哪些?近年來,離焦框架眼鏡、硬性透氣性接觸鏡(RGP)、角膜塑形鏡(OK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方法均有一定的近視控制效果,但需要兒童在醫師指導和家長護理下使用。
除此之外,根據近日發佈的《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三十問答(2024年版)》,戶外活動時間與近視的發病率和進展量呈負相關,一般建議每天戶外陽光下活動不少於2小時,或者每週累計達到14小時。
“每天保證孩子戶外三個半小時,下午放學之後就去光線充足且視野開闊的場地,放風箏、羽毛球、跑步、籃球、騎行、飛盤等都是不錯的。”8歲的琦琦(化名)已有散光,家長周女士在網上查閱大量資料後,將帶孩子到戶外運動列爲了每天必做事項。“我們向醫生了解到,大戶外=光照足+2小時+運動+視野開闊,可以延緩眼軸增長,減緩近視的發生和進展。”據瞭解,光照足一般指光照強度1萬LUX以上,晴天陰涼處、一般的陰天都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近視眼激光治療科主任黃國富表示,“如果孩子近視了,家長要正確理性看待,不必過分緊張或焦慮,及時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驗光檢查,並根據需要戴合適的眼鏡。”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明白,近視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並不足以影響他的未來。我不再責怪自己沒有好好保護他的眼睛,而是選擇積極地面對這個現實。我相信孩子會在近視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地成長。”經歷過一段迷茫時期之後,一位家長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這段話。
編者按
擔心孩子長不高、視力不好、牙齒不整齊……近年來,許多家長把注射生長激素、近視矯正和牙齒正畸一同列入了養娃“燒錢三件套”,成爲當下兒童生長焦慮的三大方面。羊城晚報健康週刊推出系列調查報道,道出困惑,採訪各方專家支招解答。
文|記者 朱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