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哈利波特》不是英國人?JK羅琳的「純英系」堅持
「假如當年羅琳沒有堅持哈利波特『演員都要是英國人』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圖/電影《哈利波特》系列
「假如當年羅琳沒有堅持哈利波特『演員都要是英國人』的話,會發生什麼事?」2021年是《哈利波特》首集電影上映的20週年,小至粉絲舉辦的各種紀念活動、大到HBO Max於今年重磅推出《重返霍格華茲》特輯,這部伴隨着整個世代的青少年成長讀物,依然活躍於主流影視當中。也在滿是好萊塢大片的西方電影圈中,以濃厚的英國魔法風情殺出重圍,至今各種續集系列作依然叫好叫座。
而在懷舊氛圍之下,近期也有不少媒體重新整理、採訪報導《哈利波特》的各種幕後花絮。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就回顧羅琳在電影中扮演的重要推手角色:當初要不是羅琳對電影改編從執導、選角到拍攝地點——特別是限定採用「全英國本土演員」——的種種堅持,《哈利波特》系列很有可能被好萊塢生吞改造、成爲另一部主打美國演員的美式電影?
▌深度閱讀:〈重磅廣播/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哈利波特20年與JK羅琳的被魔王化?〉
▌深度閱讀:〈重磅廣播/那個不能說出名字的人:哈利波特20年與JK羅琳的被魔王化?〉
其實在1997年《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出版後,英國製片人大衛·海曼(David Heyman)很快就嗅到這部作品的改編潛力,並推薦給華納兄弟。只不過當時羅琳並不確定是否應該要這麼快賣掉電影版權,她在2001年接受採訪時曾提到:「那時候電影和電視節目邀請如潮水般涌來,市面上有各種改編電影都在上映,但我拒絕了。事實上,我最初對華納兄弟說不。」
華納兄弟起初以爲只是價錢談不攏,於是提高了報價,以100萬英鎊的價格買下了前四部小說的改編權。但羅琳想要的則是製片方能保證所有續集都將遵循原作——她擔心哈利波特在製片方手中,會變成「拉斯維加斯風格」的美國好萊塢產品(“Harry Does Las Vegas” style spin-off)。
當初要不是羅琳(左二)對電影改編從執導、選角到拍攝地點——特別是限定採用「全英國本土演員」——的種種堅持,《哈利波特》系列很有可能被好萊塢生吞改造、成爲另一部主打美國演員的美式電影? 圖/美聯社
「我不想讓他們控制故事的其餘部分,」羅琳在接受採訪時說。 「所以,我說如果他們保證他們製作的任何續集都是『我的續集』,那麼我們可以談談。」
羅琳的擔憂其實也確實有其道理。最初華納兄弟找來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接任導演,而在許多早期製作的傳言中,甚至有人指出史匹柏一度考慮將《哈利波特》拍攝成皮克斯風格的動畫電影,並找來當時最受歡迎的美國童星、主演《A.I.人工智慧》的海利喬奧斯蒙(Haley Joel Osment)配音——這個提議當然遭到希望「全英班」演員的羅琳打槍否決。後來,史匹柏也因故退出執導,轉由美國導演克里斯·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接棒《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根據《每日電訊報》的說法,羅琳堅持主要演員羣一定都要是英國人或愛爾蘭人,且電影必須在英國製作,她不僅積極參加了前期製作會議、對選角擁有否決權、甚至閱讀了劇本的每一份草稿。不過到了後期,隨着系列電影逐漸取得商業成功、並吸引更大的觀衆羣,羅琳也漸漸淡化對電影的控制。
而在這其中,最爲人樂道的,就是羅琳堅持選角必須是英國人的原則。當年爲了尋找心目中理想的「哈利」「榮恩」與「妙麗」,導演哥倫布在數萬名英國兒童的海選中,挑出了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魯伯特·葛林、以及艾瑪·華生。而當時同樣希望能夠面試哈利一角的湯姆·費頓,則成爲了後來的跩哥。這些選角隨後也得到了羅琳的批准:「在看過丹尼爾的試鏡後,我認爲哥倫布找不到更好的哈利。」
史蒂芬史匹柏原本曾是《哈利波特》電影的執導人選,而他心目中的「哈利」其實是當時已經成名的美國童星海利喬奧斯蒙(左,他1999年以《靈異第六感》成爲童星經典》。不過由於羅琳的「本土化」堅持,丹尼爾雷克裡夫才能被海選選中。 圖/電影《AI人工智慧》與《哈利波特》
2001年首部哈利波特電影上映時的宣傳照。 圖/美聯社
但是,這樣的「英國人條款」也排除了許多有意參演的美國演員。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過去他不只曾多次表示自己是哈利波特的超級粉絲、也展露出想飾演「海格」的濃厚興趣,甚至還親自打電話遊說導演。過去哥倫布也曾表示他認爲羅賓威廉斯很適合扮演路平教授。只不過因爲這項潛規則,最終羅賓威廉斯沒能參與演出。他還曾在接受採訪時自嘲落空的心情:
「可能有一天我還是有機會參演...假如哈利後來去念耶魯併成爲總統的話。」
不過可惜的是,羅賓威廉斯過世後幾年,衍生作品《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上映,將場景搬到了美國紐約,卻也再沒機會邀請他加入魔法世界。
根據報導,在原始的八部電影中,確實曾有位美國演員得到了角色:導演的女兒埃莉諾·哥倫布(Eleanor Columbus)。她在電影中扮演赫夫帕夫的學生蘇珊·波恩(Susan Bones),在電影中只有參與分類帽儀式短短一瞬的畫面,也沒有臺詞。對此,她的導演爸爸說:
「因爲你知道在這裡的規則,如果你不是英國人,你就不能說話。」
除此之外,只有榮恩養的寵物鼠斑斑同樣來自美國。
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如果羅賓威廉斯飾演海格...? 圖/美聯社、哈利波特劇照
劇中飾演斑斑的老鼠也來自美國。圖爲榮恩在變形學課堂上想將斑斑變成杯子,但卻變成了一個長着「勞贖尾巴」的杯子。 圖/哈利波特劇照
雖然有許多美國演員不得其門而入,也有個知名的麻瓜笑話是——英國只有兩種演員:演過哈利波特的,和沒演過哈利波特的——但也有一些報導整理出那些曾被邀請,但卻婉拒參演的英國演員。
例如昆汀的愛將提姆·羅斯(Tim Roth)原本被邀請出演石內卜一角,但他卻婉拒,選擇拍攝同檔期的提姆波頓 《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凱特·溫絲蕾曾被邀請出演雷文克勞的女兒海倫娜,不過後來也被其經紀人婉拒。
至於許多影迷也曾盼望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加入魔法世界。有傳言指史雲頓曾被邀請扮演占卜學的崔老妮教授,但遭到拒絕,該角改由艾瑪·湯普森飾演。後來史雲頓曾在訪談提到自己之所以推辭,是因爲她不喜歡寄宿學校的環境(史雲頓曾先後就讀過三所貴族寄宿學校,其中就讀西希斯女子學校時還曾與黛安娜王妃同班):
艾瑪湯普森飾演的崔老妮,和討厭占卜學的妙麗。 圖/哈利波特劇照
因爲不認可寄宿學校對兒童的長期影響,蒂妲·史雲頓才婉拒了出演《哈利波特》的邀約。 圖/美聯社
除了前述提到的選角問題外,哈利波特的「美國化」危機過去也曾經引起其他討論,最知名的就是第一集《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於1997年在英國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後,卻爲了打入美國市場而「被改名」。
2015年,羅琳的傳記曾提到,取得美國獨家發行權的學樂集團(Scholastic Corporation),曾建議將書名從「賢者之石」改成「魔法師之石」(Sorcerer’s Stone),因爲他們認爲對美國兒童來說,「賢者之石」聽起來十分難懂無趣、也不能理解其脈絡典故,是出自歐洲中世紀煉金術士追求的賢者之石(儘管小說中有具體解釋並引用了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14世紀最知名的法國煉金術士尼樂·勒梅/Nicolas Flamel)。
最後在權衡下,羅琳只好同意在美國版發行時將書名改成《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不過在那之後,羅琳對於自己的作品仍然小心翼翼的保護。《每日電訊報》提到,「羅琳現在收取15-20% 的版稅,是同行標準的兩倍多。」
她與孩之寶、美泰兒、EA和樂高都做過產品合作,但卻拒絕與麥當勞聯名的提議,因爲她不想看到哈利波特被放入快樂兒童餐——或許也正是因爲羅琳如此珍惜自己的作品,才使得《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在經歷了20年後,依然是膾炙人口的重要文化商品。
圖/英版與美版的書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