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高層大換防,馬智欣接管中國業務
作者|沈天香 楊玉科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12月11日,日產汽車宣佈對新管理層團隊成員的任命,該任命於2025年1月1日起生效。
現任首席財務官(CFO)馬智欣(Stephen Ma)將接替山崎莊平(Shohei Yamazaki),出任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直接向首席執行官(CEO)內田誠(Makoto Uchida)彙報。
山崎莊平將接任日本-東盟區域管理委員會主席一職。現任首席品牌和用戶官(CBCO)、日本-東盟區域管理委員會主席星野朝子(Asako Hoshino),將不再兼任後職。
接替馬智欣首席財務官一職的,是現任日產北美管理委員會主席Jeremie Papin。此前,Jeremie Papin在日產汽車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擔任過多個職位,在財務、戰略和業務開發等領域積累了多年經驗。他還在投資銀行工作十餘年,主要負責汽車行業。
重新迴歸日產汽車的Christian Meunier,將出任日產北美管理委員會主席,向首席績效官(CPO)Guillaume Cartier彙報。接受此項任命之前,Meunier是Jeep品牌首席執行官及Stellantis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
日產汽車方面稱,日產正在實施扭轉虧損計劃,重新調整公司運營架構,以提質增效、加強韌性。作爲其中的舉措之一,新人事任命可快速應對當前情況。
“新人事任命將帶來必要的經驗,並提升應對措施的執行效率,幫助日產汽車重回發展軌道。在管理層團隊的支持下,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扭轉虧損計劃,實現可持續的盈利,保證企業長期發展。”內田誠表示。
近期,日產汽車陷入輿論風波。
上週,根據外媒報道,馬智欣將卸任的消息,引發外界對日產汽車的擔憂。此次任命宣佈後,能打消外界對日產管理層離職動盪的質疑。
中國和北美是日產汽車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但在這兩個市場都遭遇挑戰,導致日產汽車利潤下滑。根據日產汽車2024財年上半年(今年4-9月)財報,其淨利潤爲192億日元,同比下降93.5%。
爲應對嚴峻形勢,日產汽車在11月宣佈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包括削減全球20%產能,裁員9000人,CEO自願放棄50%月薪,並計劃出售部分三菱汽車股權。
最近,根據外媒報道,日產正尋求一個主要投資者,幫助其度過關鍵的一年,因爲其長期合作伙伴雷諾正出售部分日產股份,已將持有日產汽車股份從43%降至15%。
據知情人士透露,日產正在尋找一個穩定的長期股東(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以替代部分雷諾的股權,甚至不排除與其他日本車企合作的可能性,其中包括本田。有報道稱,一位日產汽車高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日產汽車還有12-14個月的生存期。
一些媒體誤讀這類消息,甚至刻意做“標題黨”,比如發文稱“本田將收購日產”“日產還有14個月將倒閉”等,聳人聽聞。
幫寧工作室認爲,日產汽車危機固然存在,但應理性、客觀看待。目前,全球傳統汽車品牌都遭遇挑戰,包括豐田、大衆、本田、通用、福特等在內,都在裁員、削減產能、降薪等,以化解危機,這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爲。
沒有哪個企業不經歷風雨。在任何行業,那些長青的企業和品牌都經歷了轉型、迭代、新生的過程。對目前豐田、大衆、日產等企業面臨危機,應當理性評判,而不應一味地唱衰。比如日產,其發展歷程中並非是第一次遭遇危機。無數案例證明,機會也在危機中。
當前,全球蓬勃興起新一輪汽車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顛覆性技術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產業加快向電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產品形態、出行模式、消費結構正在前所未有地改變,產生諸多新的機遇。
對於日產汽車而言,抓住這個機遇就可能翻盤,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市場是重中之重,不僅是全球產銷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更處在未來移動出行的前沿。
在幫寧工作室看來,馬智欣此番重返中國是一個好的信號——他不僅擁有豐富的全球化企業管理經驗,而且全面瞭解中國市場。
馬智欣於1996年加入日產汽車。2003年,日產與東風的合資公司東風有限成立,他是日產總部派駐支持東風有限事業發展的骨幹之一。3年後,他出任北美日(參數丨圖片)產副部長,之後調回日產總部工作。2012年,他以副總裁的身份重回東風有限,長達6年之久。
馬智欣懂東風有限、懂日產汽車、懂東風公司。豐富的經歷,將幫助他此番更快地適應新崗位,更快地適應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
接管中國業務後,他將主要負責制定符合中國市場的長期戰略,並提升本地的運營。
由此可以看出,內田誠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決心。
今年初,日產汽車以全新戰略規劃“The Arc日產電弧計劃”爲指引,專門爲中國市場量身定製了注重均衡並關注重點的戰略,具體有三大支柱: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車、充分結合本地優勢和全球能力、致力於變革運營模式。
爲滿足中國市場多元化的需求,日產汽車正加速電驅化和智能化的轉型與佈局,以多元動力解決方案和均衡的產品組合,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出行的需求。同時,計劃到2026財年,專門面向中國市場推出8款新能源車型,其中日產品牌5款。
今年4月,在北京車展上,東風日產提出“GLOCAL模式”,即“在中國,爲中國”理念。該模式旨在結合日產的製造品質、全球經驗,和中國本土新能源產業優勢,達到1+1>2的效果,在以新能源爲主流的市場上取得優勢。
由此,東風日產以日產製造品質和全球經驗爲根基,進一步整合中國本土新能源研發優勢,加快新能源產品轉型落地,並推動新能源產品進軍海外市場。
近8個月後,在11月底的廣州車展上,東風日產亮相階段性成果——N7。
這款車型的智能化進階到新維度。在智能座艙方面,搭載最新一代量產高性能車機芯片——高通驍龍8295P;在智能駕駛方面,聯合Momenta,打造基於端到端大模型的高階智駕系統,擁有高速領航NOA和全場景泊車功能,未來還將上車“城市記憶領航NOA”功能。
東風日產還宣佈,未來3年,在新能源板塊研發投入將超過100億元,日產技術中心將擴招到4000人,以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和中國速度重構產品,同時,構建更加完善的軟件數字化中臺,聚焦智能製造、數字營銷、智能網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核心業務。
在2026年底前,東風日產將投放5款全新新能源產品,覆蓋純電、插電混動、增程等多動力路徑,智能化與電動化並行發展。
今年6月底,馬智欣深入一線走訪東風日產部分經銷商,聽取經銷商的想法和建議,並提出解決思路,並向經銷商傳遞日產汽車以及東風日產的規劃。
他表示:“中國本土產品、技術將與東風日產、日產汽車深度綁定,更多由中國設計師和研發團隊打造的、帶着NISSAN車標的產品,將與消費者見面。”
“不僅有N7,接下來還會有PHEV車型,以及華爲版的天籟等,產品矩陣比較豐富,智能化在合資領域也數一數二,我們對東風日產很有信心。”一位東風日產經銷商投資人對幫寧工作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