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力圖藉機成爲電動汽車時代規則改變者
導讀:在激烈競爭的態勢之下,我國正在該領域和日韓“暗中角逐”。
(文/周盛明 編輯/高莘)
據路透社11月21日報道,本田技術研發部總裁大津敬二表示,他們計劃在接近2030年時推出全固態電池,由此可以將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提高1倍。
大津敬二還表示,到2040—2050年,採用固態電池的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將較現在增加2.5倍以上。
本田在位於東京北部栃木縣的全固態電池試點生產線上投資了4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其中近一半資金來自日本政府補貼。“這是電動汽車時代的遊戲規則改變者。”大津敬二向路透社表示。
本田將於明年1月開始運營該試驗生產線,其目標還包括在未來五年內將電池尺寸在當前水平上縮小50%,重量減少35%,成本降低25%。
藉由固態電池實現“彎道超車”——本田計劃到2030年將電動汽車年產量提升至200萬輛以上,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全球銷售佔比達到40%,到2040年達到100%。
除了本田,豐田、日產能日本頭部車企都在開發全固態電池。
11月19日,日本豐田官網稱,豐田的高性能電池和固態電池獲得了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認定。這意味着,豐田的自研自產電池進入準備階段,計劃於2026年開始陸續量產。如果按計劃實現的話,豐田可以拿到日本政府的補貼。
據悉,豐田固態電池初期產能將較爲有限,預計到2027年或2028年產能將增加,2030年之後將開始大規模生產,並將實現9GWh的年生產目標。
去年10月份,豐田還宣佈與日本能源巨頭出光興產達成協議合作量產全固態電池,並打造供應鏈,據稱,雙方計劃在2027—2028年實現下一代電池的商業化,然後實現全面量產。
日產汽車也在其位於日本橫濱的工廠研發一條新的固態電池試生產線,並計劃於2028年推出搭載該電池的量產電動汽車。
日產全球產品規劃副總裁伊萬·埃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表示,固態電池的核心優勢在於其能夠將相同的能量存儲在更小的體積內,因此更容易將其應用於跑車,不僅減輕了車身重量,還提升了車輛的動態性能。
除了日本,韓國也正在固態電池領域發力。韓國電池企業如LG、SK On、三星SDI等均宣佈將在2027—2030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其中,三星SDI計劃在2027年開始量產全固態電池,SK On目標則是在2028年實現固態電池的商業化,LG則表示在2030年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
在激烈競爭的態勢之下,我國正在該領域和日韓“暗中角逐”——截至2023年5月,全球固態電池關鍵技術專利申請量爲20798項,其中中國有7640項,佔比達36.7%;近5年,我國固態電池全球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此外,從宏觀來看,全力發展固態電池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2020年10月,國務院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首次將固態電池列入行業重點發展對象並提出加快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加強固態電池標準體系研究,政策的發佈也爲固態電池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
除了政策上的明確重視,我國也將在固態電池領域給予資金支持。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我國或將投入約60億元用於全固態電池研發,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衛藍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業可能會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