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亞斯人的心理世界 解決溝通卡關 「翻譯」很重要

認識亞斯人的心理世界 解決溝通卡關 「翻譯」很重要。(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亞斯特質只是性格的一部分,亞斯人同時受心理髮展、成長經歷、教養環境及本身性格交錯影響而有形形色色的獨特性。其中性別特質(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對未成年期的亞斯人影響甚鉅,男女亞斯也大不相同,本書透過假想案例志明春嬌的成長故事,讓大家知道亞斯人在人生之路(兒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會遇到什麼問題,又能用什麼輔助方案解決。

精彩書摘

社會人與亞斯人一樣,互相以爲對方知道溝通障礙的原因是什麼,事實上是互相不知道卡在哪裡,兩方都盲目的「雙盲」,才導致社會人以爲亞斯人有病,而亞斯人以爲社會人在欺壓他們,有被害的恐懼。

要解決這個困境,需要有一個對照,也就是要有「翻譯」居中協調,以雙方都能聽懂的語言與比喻,補充系統間的意義落差。翻譯非常重要,知道原理與意圖,知道系統焦點不同導致關注點不同,彼此沒有惡意,自然就會互相尊重,再進一步找輔助方案互相理解。現在我們進入歐洲,都知道要入境隨俗,不可隨便拍攝兒童、不可以摸頭歐洲人來到亞洲,如果未經詢問逕自親臉問安,你可以拒絕,因爲他不尊重你。

這裡提的「翻譯」倒不一定要有「翻譯員」,而是心中要有緩衝概念,當「同一訊息」產生誤會時,必須在理解瞬間「修但幾咧」(稍等一下)!然後意識到這是因爲有兩個系統存在,且關注點不同所致,然後切換系統翻譯與再思考。

不過不要忘記,這只是兩個大羣體的比喻,就像歐洲人可以再細分各種語系文化、次文化,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最終還是要回到你們兩人的溝通上,討論怎麼澄清、如何再解釋的程序,這纔是最重要的。人類既存兩套系統,相輔相成,到最後便是「如何溝通的問題」,而不是「誰有障礙的問題」。

既然已經知道是隱形障礙,那麼就要事先預備,以「不能理解」替代「對方是故意的」的溝通說詞。溝通是雙向的,不僅社會人要懂亞斯人的心理歷程及認知運作,亞斯人也要學習社會人的心理歷程及社交運作,不是誰該配合誰的問題,而要共同努力、彼此瞭解、互相尊重,這纔是關係經營之道

人際溝通

●亞斯人就事論事:人與事完全分開

朋友問:「我煮的菜好不好吃?」,亞斯人會直接回答:「不好吃。」

亞斯人就事實回答,無法延伸和想像句子裡的「我」,即煮菜的這個人勞動辛苦的過程、分享給對方的心意等不可見的情感資訊,他就事論事,他只是在說「菜不好吃」,沒說朋友不努力或不好心。

同樣一句問話,社會人會回答:「這道菜你一定花了很多時間吧?如果不要那麼鹹的話,其實味道很接近了。」示範的是「三明治說話法:好——壞——好」,真實意見在中段,前後由兩段好話包夾

社會人回話冗長,是因同時迴應「情緒腦——對方感受」及「認知腦——物理性的好不好吃」,這便是社交句型,且情緒訊息的重要性遠大於物理性,人際和諧比好不好吃更重要。而跟亞斯人溝通的最好方式是什麼都直接說,他們對人和事是分開評論的。

(本文摘自《當亞斯人來到地球》/四塊玉文創)

【作者簡介】

林仁廷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髮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現任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二十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七十多歲都有。

同時也是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四塊玉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