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爆棚!神舟飛船返回艙,AI黑科技,飛機沉浸式駕駛......
21日上午,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專題展正式開展,專題展分爲“技能塑造人生、技藝傳承文明、服務產業升級、服務區域發展、國際交流合作、產教互融互通、創新賦能未來”等板塊,充分展現職業教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人的全面發展中的貢獻。來自國內的49所院校和機構、19家頭部企業參展。
鏡頭一:
C919飛機模擬器
握操縱桿、推引擎、看儀表、起飛……登上駕駛艙,體驗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仿若真的置身於空中的飛機駕駛艙內,感受飛機起飛、巡航、下降、着陸的全過程。
C919模擬駕駛艙1:1真實還原機頭,艙內數百個控制鍵精密逼真,智能窗戶上的景觀不停切換,坐在艙內可以看到窗外的雲,地面上的建築,實時呈現飛行過程中的空中和地面景象,並且場景還會不斷變化。工作人員講解說,給人帶來身臨其境感受的這組玻璃窗其實是一組智能屏幕。
模擬駕駛艙內裝有主儀表板、正副駕駛聯動駕駛杆等設備,不僅外觀與真實飛機幾乎一致,功能和操作方式也高度仿真,體驗者可以親身體會開飛機的樂趣。現場一位職業院校的學生在體驗後說,自己從小到大還沒坐過飛機,但是居然體驗了一回“開飛機”,這次沉浸式飛行體驗讓他大開眼界。
據工作人員介紹,模擬艙目前早已搬進職業院校,不僅激發學生們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相關機電知識,爲中國的航空航天素質教育賦能。
鏡頭二:
AI智慧教學
在AI+智慧教學實訓展區,桌上有四組機械臂正在靈活運轉,工作人員現場說的話,立刻在屏幕上轉化成文字,而且不僅能轉化中文,還有翻譯過來的英文顯示,參觀者被AI黑科技的魅力深深吸引。
科大訊飛高教bg陳亮說:“這是我們聯合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頭部院校共同孵化的智能機器臂的大腦——通過虛擬仿真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虛實結合的場景化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職教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款智能機械臂,現場的外國同學可以觀看實時字幕翻譯,瞭解課程內容;遠程的同學可以掃碼加入直播,並且可自由切換播報語種,觀看同聲傳譯的遠程課堂。”
據介紹,本次職教展科大訊飛展位特設AI+數字基座建設、AI+產業人才培養、AI+職業教育測試、AI+智慧教學實訓、AI+職業教育出海五大展區,全方位展示大模型如何助力職業教育“101計劃”實施,持續應用新技術推動新經濟業態發展,促進新職業高技能人才成爲支撐區域產業佈局的新動力。
在職業教育教學實訓方面,訊飛職業教育+新質生產力解決方案,提升專業教師團隊的產教協同能力、實踐教學能力、技術協作能力,培養面向時代的創新型和應用實踐型技能人才。
鏡頭三:
神舟飛船返回艙
展廳最有人氣的展品當屬神舟飛船返回艙了,它可是真實的曾經載人飛天的返回艙實物。
除了舷窗以外,返回艙的外殼一片焦黑,表面金屬也是斑駁不堪,參觀的人們顯然對返回艙的構造非常好奇,向工作人員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工作人員在一旁解說:“返回艙的底部有發動機裝置,頂端是彈出降落傘的圓盤裝置……”
神舟飛船在返回地球前的樣子是非常乾淨、整潔的。而當飛船返回地球以後,就會變得面目全非、黑不溜秋,這是怎麼回事?
對此,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地球的大氣層比較濃密,所以隨着飛船返回艙的高度不斷下降,空氣密度會越來越大,氣動加熱效應會越來越強烈,返回艙外部的溫度急劇上升。從外部看去,飛船返回艙就行被熊熊大火包圍着,變成一個從天而降的熊熊火球。雖然返回艙外部被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的高溫灼燒,但是飛船返回艙卻不會被燒燬。這是因爲飛船返回艙外部塗有燒蝕材料,這些燒蝕材料會脫落帶走大量熱量。
“僅僅依靠返回艙自身的氣動進行減速,是沒法安全着陸的,因爲下降的速度還是非常快。所以,爲了讓飛船能夠更好地降低速度,在距離地面還有10公里時,返回艙就會打開一個巨大的降落傘。”工作人員指着返回艙旁邊的發動機說,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飛船返回艙的速度會繼續降低,但是在即將着陸之時返回艙的速度還是有點快,所以在距離地面大約還有1米時,返回艙的反推發動機就會啓動,給飛船返回艙提供一個向上的推力,飛船返回艙才能平穩着陸。
這就是爲什麼飛船在返回地球以後,返回艙外部被燒得黑不溜秋、面目全非的原因。
鏡頭四:
解鎖模擬動車踏板功能
中國中車展位上,整車模塊化電氣網絡教學及故障模擬實訓平臺是一款還原了動車駕駛艙的操作模件。
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模型還原了動車駕駛艙的真實場景,裡面的所有按鈕操作系統全部都是和真實的動車一模一樣。
一名外國學生現場體驗了駕駛動車的過程,當動車起步“運行”,眼前的屏幕上有鐵軌和鐵軌兩邊的樹木景物,期間可以通過操作杆加速、減速。體驗過程中,駕駛員腳下的位置有一塊踏板,外國學生不解的詢問這個踏板在駕駛中起什麼作用。工作人員告訴他,這個腳踏板實際上沒有操作功能,它的存在就是爲了讓駕駛員在駕車過程中解悶用的,因爲長時間駕駛動車一定會讓人感覺疲勞,這個踏板就可以讓駕駛員在途中調節一下身體,也讓機器認知到駕駛員一直都處於正常狀態下。
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故障”也會出現,這個實訓平臺讓學生能夠通過操作不同裝置排除“故障”,完成維修。
鏡頭五:
魯班工坊工業機器人
在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展位,只見一個機械手臂正在熟練的將幾個瓶蓋分揀到一處後,再將瓶蓋投放到一個窄小的管道中,一系列細膩的動作令人驚訝。
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魯班工坊國際發展研究中心教師潘良介紹說,這款工業機器人是他們在教學中用的其中一款工業機器人,這款機器人是通過十幾個不同的模件,組成不同的工程應用場景,能實現包括配料供給、定點運輸、分類儲存、倉儲管理等不同生產場景的模擬。通過這些平臺的培訓,爲埃塞俄比亞培養出工業4.0標準的高技能人才。讓他們回到他們的企業車間也能使用工業機器人完成不同場景的生產。
2021年4月,由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承建的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揭牌啓運,項目定位於人工智能領域,開設製造技術、電子與通信技術、電氣與控制技術專業。從2021年至今,通過魯班工坊已培養了1673名職業教育領域的教師及技能人才。
採寫 拍攝/新報記者 張豔
編輯 / 隋寅偉
審校 / 竇懷國
責校 / 王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