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爲培育新質生產力築牢人才“蓄水池”——“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系列網評之五
(原標題:人民網評:爲培育新質生產力築牢人才“蓄水池”——“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系列網評之五)
以國之名,表彰模範。前段時間,“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81名個人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50個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這是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開展“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將激發廣大工程技術人才埋頭苦幹、鍛造精品,爲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
人才是強國之本、競爭之基、轉型之要。歷史經驗表明,助力經濟體實現趕超,人力資本發揮着效率倍增效應。從培養實現顛覆性創新的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到打造以匠心鑄品質的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人才優勢是一個國家形成科技優勢、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必要前提。作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着力點,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人才引領、人才驅動,通過人才工作機制創新的不斷深化,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經過數十年的改革開放和持續工業化進程,我國製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大幅提高,但仍無法充分滿足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各說各話”的問題仍然存在。對標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仍要在科技創新上搶佔制高點、在引才留才上下功夫、在立德樹人上做文章。一體謀劃、統籌推進,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創業鏈深入融合,將爲培育新質生產力凝聚強大合力。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從長遠看,培養新質生產力發展急需的人才,必須發揮教育的作用。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生態中歷練青年科技人才後備力量,在急需領域的一線實踐中培養創新團隊,在交叉學科培養體系中鍛造複合型人才,在國家重大項目的大兵團作戰中培養戰略科學家……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特點,構建分層分類的培養體系,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更好統籌起來,有助於打造分佈合理的人才梯隊,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各領域各環節源源不斷輸送有生力量。
人才的發現、培養、使用是一個完整鏈條。育才、引才、留才、用纔等工作的成效,直接關乎幹事創業的環境。青海通過“教學名師”“高原名醫”等專項培養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江蘇面向“百企引航”“專精特新”等重點產業集羣企業開展“揭榜領題”;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凰”人才可免費入住高端人才房……各地多措並舉強化激勵保障,爲人才免除後顧之憂,充分體現了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事實證明,從優化薪酬制度、提供晉升機會,到加強社會保障、保護知識產權,再到完善考覈評價、建立容錯機制,人才服務越周到,創新熱情就越高漲,科技成果也越發可期。
特級技師雍寧紮根一線完成技術攻關項目400多項,爲企業節省數千萬元設備研發費用;“一微米大師”陳亮反覆摸索,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易拉環模具製造國產化的空白……一位位高技能人才在各自崗位上深鑽細研、執着追求,爲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寫下生動註腳。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成有所獲,創新活力定能在廣袤土地上競相迸發、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