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向前行 全球使用創新高

俄烏危機爆發,美歐將俄數家銀行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導致俄只能使用本幣或非美元以外的其他外幣,其他國家也開始增加人民幣的使用量。(中新社)

自俄烏衝突,歐美大舉對俄國實施金融制裁後,大陸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已是刻不容緩。就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佈,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在其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中佔比升至2.88%,不只位居全球第五,也寫下2016年後最高紀錄。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與歐洲中央銀行也宣佈續簽爲期3年雙邊本幣互換協定,規模爲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

此外,北京今年也接連推動陸港「互換通」及擴大人民幣港幣互換規模。而過去,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主要以美元支付,但在俄烏戰爭之後,俄國遭受金融制裁,部分企業繞道改以人民幣支付,挑戰美元地位。

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今年7月首度與大陸業者透過人民幣結算交易鐵礦砂,由於澳洲是中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因此該次交易極具象徵性,引起澳洲市場關注。而印度最大水泥生產商UltraTech Cement,6月自俄進口一批煤炭,亦首次改以人民幣付款。

此外,針對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創新高,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羣認爲,主要是國際市場更加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對中國經濟信心增強,進而對人民幣的信心進一步提升,也意味着人民幣國際化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秘書長林建海稱,穩步推進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經濟持續增長是基礎,改革開放是保證,完善金融體系、深化金融市場發展是動力,靈活的匯率制度是助推器,促進跨境貿易計價結算是突破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5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佈,與中國人民銀行共同制定人民幣流動性安排(RMBLA),通過儲備資金池計劃,在金融市場波動時爲參加該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今年5月,IMF執董會完成5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將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升幅1.36個百分點。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人民幣在SDR中權重的提升,一方面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以及中國出口市場分額上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年來中國推動金融改革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成績單。

根據大陸央行9月發佈的《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截至去年,大陸央行已經與4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金額超過4.02兆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