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疾病機率增!全球68%野生動物消失 拉美、加勒比最嚴重
▲肯亞焚燒象牙、犀角等野生動物製品,目的是要遏阻屠殺大象和犀牛的盜獵行徑。(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全球最大的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9日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急遽減少,50年內平均下降近70%,最嚴重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更有超過90%的動物消失,是數百萬年來從未見過的情況,並指出,人類活動與消耗是主因。
根據《CNN》報導,WWF發佈的《2020年地球生命報告》評估了從1970年到2016年期間,將近4400種、總計2萬1000只受監控的哺乳類、鳥類、魚類、爬蟲類和兩棲動物的減少情況,全球平均下降了68%。
以棲息地來看,淡水物種受到巨大影響而下降84%;以地區來看,則是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動物消失得最爲嚴重,平均下降了94%。
▲淡水生態系的野生動物數量快速減少,每年平均下降4%。(圖/路透社)
報告指出,土地利用的變化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因素,光是改用於農業的土地,就佔全球森林砍伐的80%,佔淡水使用量的70%。尤其是將雨林開發爲耕地後,歐洲、中亞、北美、拉丁美洲、加勒比和非洲的雨林就損失了一半以上。
然而,龐大的糧食系統釋放了全球29%的溫室氣體,人們所使用的過多土地和水,改變了棲息地的同時,卻消滅了70%的陸地生物多樣性和50%的淡水生物多樣性,許多物種根本無法在這些強加的新條件之下生存。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消失了85%的溼地,圖爲英國格洛斯特郡溼地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安第斯火烈鳥。(圖/達志影像/newscom)
報告顯示,淡水生物多樣性的下降速度最快,自1970年開始每年平均下降4%。WWF首席科學家瑞貝卡(Rebecca Shaw)表示,工業革命以來,全球85%的溼地已經消失,「主要是因爲我們在河流上築壩,還有淡水資源被用於生產糧食,來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
據WWF指出,爲了滿足21世紀的生活方式,目前的資源消耗已超過地球生物承載力的1.56倍,約有100萬個物種受到威脅,它們將在未來幾十年或幾個世紀內滅絕。
▲墨西哥對海龜早已訂立永久的保育措施,包括以刑法懲罰捕殺行爲、設置保護產卵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WWF美國CEO羅伯茲(Carter Roberts)表示,棲息地的破壞未來可能導致更多流行病出現,例如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人畜共患疾病,氣候變化很快將成爲物種減少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我們正在毀滅物種,但同時也在加劇氣候變化,像COVID-19(新冠肺炎)等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瑞貝卡認爲,野生動物在人類供應鏈上停留的時間越長,野生動物疾病蔓延到人類的風險就越大,「面對大流行病的威脅,我們像在玩俄羅斯輪盤般地正在下賭注,而最終我們會徹底輸掉,COVID-19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