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荒 要靠使命感 才願意留下

部桃兒童早療中心執行副主任葉採青指出,在引導孩子同時,也必須迴應家長疑問、指導注意事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體制完整的早療團隊,除了醫師,還搭配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師、臨牀心理師、聽力師和社工師等,但各領域人才專精早療者少之又少,就算是聯評中心,人力也很吃緊。面對個案增加,還要耗費同時教導幼童和家長,壓力之大常讓治療師直呼吃不消。

去年桃園市六歲以下通報疑似發展遲緩個案有二六○二人,語言溝通佔最大宗,有九八六人、佔百分之三七點九。但全桃園卻僅一三九名語言治療師,單是掛號求診就要等半年,明顯供不應求。

部立桃園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李偉強表示,目前該院專精早療的語言治療師僅三名、物理治療師五名、職能治療師五名、心理治療師二名,每個領域的人才都是個位數;除語言治療師需求高,部桃的物理治療師共廿八人,專責早療的僅佔約六分之一,人力相當吃緊。

「早療其實是買一送一」,部桃兒童早療中心執行副主任葉採青指出,在引導孩子同時,也必須迴應家長疑問、指導注意事項。

李偉強坦言,流動率高是早療領域的瓶頸之一,當個案愈來愈多,臨牀服務人數卻跟不上,工作耗體力,年輕人不見得有耐心,相關人員每年還需上十至十五學分研習課程,願意留下來的人都是靠着一股使命感。

工作廿年的葉採青感嘆,在相同領域、工作經驗達十年以上的後輩很少,剩下的都是新生代,凸顯斷層危機,「如果連我們資深的都離開,還有誰能培訓新人?我想在體力還可以負擔時,繼續傳承經驗」,這也是她至今堅守崗位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