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速遞-美國升級對華半導體管制,先進製造等領域國產化加速
一、熱點事件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佈了出口管制的“強化版”新規,進一步限制中國人工智能和先進半導體的發展。根據當天BIS的公告,新的規則主要包括5個方向:對24種半導體制造設備和3種用於開發或生產半導體的軟件工具實施新的管制;對高帶寬存儲器(HBM)實施新的管制;針對合規和轉移問題的新的“紅旗警告”(Redflagguidance,相當於強化預警,防止規避出口政策);在《出口管制條例》(EAR)實體清單中新增加140個名單並進行14項修改,涵蓋中國設備製造商、半導體晶圓廠和投資公司,所有這些實體被認定參與先進集成電路或半導體制造項目的開發和生產;以及幾項關鍵的監管變化,以增強先前管制的有效性。
美國對中實體清單落地,本輪新規管制力度升級,先進製造、封裝等領域國產化有望進一步加速,關注先進製造,HBM及先進封裝、上游設備/零部件/材料、國產算力等領域國產化和自主可控進程。相關行業產品:芯片ETF、半導體材料ETF、消費電子ETF等指數基金的投資機會。。
二、熱點解讀
美國通常在每年10月對進出口管制條例進行審查,2022年和2023年10月曾經兩度出臺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出口管制條例,此次12月2日公佈的新規是在原有管制基礎上進行修訂,由於大選推遲至今發佈。總體來看,新規和此前兩次管制措施相比,雖然新增進入實體清單企業數量龐大,但並未大力升級對整個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進出口管制。也就是說,雖然此次新規對中國公司的打擊面廣,但對行業的打擊力度沒有此前相關措施的影響大。
BIS新規動用FDP規則,管制有所升級,針對EAR中的某些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設備、超級計算機等進行了規則修改,並且新增了對HBM等的限制、修改了先進DRAMI的定義。實體清單還涵蓋了衆多國產EDA、半導體制造商、光刻膠廠商、大硅片廠商、功率半導體及ODM廠商和半導體投資機構,從半導體產業鏈層面全面遏制國內發展,試圖削弱我國發展本土半導體生態和先進人工智能的力量。我們認爲,隨着美國對華常態性打壓國內企業已在“去美化”取得一定成效,實體清單的落地有利於我國企業積極增強本土半導體生態,對未來國產算力供需均存在利好,加速提升遠期算力國產化率。
新規的影響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將中國主要半導體設備商納入實體清單;加大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獲取HBM技術的管制;實施“長臂管轄”,新規升級,對部分公司啓用FDPR(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第三方國家的公司向部分“實體清單”的公司提供產品也需要獲得美國的出口許可。
本次制裁內容與此前媒體報道內容差別不大,市場已有所預期,由於相關企業已有準備,已經提前進行了長期囤貨和去美供應鏈切換,短期實際影響有限,對企業業務連續性不構成顯著影響,長期而言則需放棄幻想,自立自強,有望進一步加速全產業鏈國產化進程。
當前,半導體底層技術的自主可控已形成共識,近幾年的國產化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產業鏈最上游的核心設備及零部件、決定先進製程的光刻機、影響AI芯片升級的核心硬件HBM等領域,依然有較大差距。而當前白熱化的科技制裁,也將使國產化進程再次提速,自主可控進程邁入新階。1)設備方面,若未來制裁限制相關半導體設備出口,利好國內光刻機等半導體核心設備自主可控方向;2)AI方面此前對華制裁主要針對GPU產品,若本次制裁限制HBM的出口,由於HBM在AI領域有着至關重要作用,目前市場被三星、SK海力士與美光壟斷下國產化率極低,短期內或將影響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配套。3)未來的限制政策將繼續加速晶圓代工往國內轉移,加速高端設備、高端封測以及HBM產品開發等產業鏈發展,半導體有望由“受限”走向“自強”,自主可控有望加速。
半導體各環節國產化,系實現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關鍵一環。
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等領域國產化進程預計進一步加速,自主可控需求迫切。1)在先進製程製造和設備端,實體清單名單覆蓋面相對較廣,但考慮到國內大多數Fab/設備公司近年來在設備及零部件去美化、原材料自主供應方面做了較充足準備,預計將抵消一定影響,同時國產化進程有望進一步加速;2)在HBM方面,本次新規涵蓋對幾乎所有主流HBM產品的出口管制,短期對國內HBM及上游材料、前後道設備等預計均將產生一定限制,長期自主可控進程更加迫切。
三、相關產品
1、芯片ETF(159995)及其聯接基金(008888/008887)
芯片ETF跟蹤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代碼:980017.CNI,指數簡稱:國證芯片(CNI))爲反映A股市場芯片產業相關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豐富指數化投資工具,編制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
2、半導體材料ETF(562590)
跟蹤半導體材料設備指數,選取40只業務涉及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設備等領域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爲指數樣本,反映滬深市場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3、消費電子ETF(159732)及其聯接基金(018300/018301)
跟蹤國證消費電子主題指數,選取公司業務領域屬於消費電子板塊,包括手機產業鏈、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家居等細分領域的上市公司中日均總市值前50名證券作爲指數樣本,反映滬深北交易所消費電子行業優質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
數據來源:Wind,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夏基金,截至2024.12.4,以上個股不作投資推薦。
風險提示:以上產品風險等級爲R4(中高風險),所提基金屬於指數基金,存在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標的指數波動、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等主要風險,其聯接基金存在聯接基金風險、跟蹤偏離風險、與目標ETF業績差異的風險等特有風險,且市場或相關產品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申購:A類基金申購時,一次性收取申購費,無銷售服務費;C類無申購費,但收取銷售服務費。二者因費用收取、成立時間可能不同等,長期業績表現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請詳閱產品定期報告。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以上內容與數據,與界面有連雲頻道立場無關,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