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數人等了3年的雙城之戰,一回歸就屠榜了。
該說不說,如果要評選一個最近人氣最火,口碑最爆的動畫。。。
《 雙城之戰 》當第二,大概沒人敢認第一。
前兩天,無數人等了三年的《 雙城之戰 》第二季,伴隨着金克絲送來的一發大火箭,終於開播了!
其實之前差評君有猜到它會火,但沒想到能火成這樣——
你幾乎能在任何平臺,看到雙城之戰屠榜的身影。
比如僅僅開播後兩天,它在 B 站的播放量就已經突破 2000 萬,中配版突破 600 萬。
一中一英,霸佔了 B 站熱門番劇榜單的第一第二。
在微博,雙城之戰相關話題已經上了好幾次熱搜,單話題閱讀量高達 2.1 億。
根據 FlixPatrol 平臺統計,雙城之戰從開播首日開始就連續登頂奈飛 TV Shows 榜單。
當你點開小紅書,也總能刷到玩遊戲和不玩遊戲的網友都在討論這部動畫。
有人狂嗑各種 CP ,有人感嘆裡面角色太容易讓人共情,也有人對着動畫細節逐幀分析。
哪怕回到物理世界,也能發現周圍商場不知何時換上了雙城之戰皮膚。
這還不僅僅是火爆。
差評君看了前面幾集,我感覺第二季的質量,也特能打。
我就不劇透了,只說一句:劇情緊湊,看完一集有立馬看下一集的衝動。
要不是現在只有 3 集,未來兩週每週六再全球同步更新 3 集,我已經在二刷了好吧。
就算你不信差評君,看看豆瓣開局評分 9.3 分, 70% 的人打了五星,你也大概有個數了。
可以說,雙城之戰是當今最頂流的動畫了。
當然它一開播就能這麼火,除了本身質量高,也離不開第一季的頂級鋪墊。
這個拿下九座安妮獎,斬獲四項艾美獎的第一季,確實太震撼了。
差評君看的時候,就感覺它跟別的動畫都不太一樣,人物很立體,很真實。尤其爆爆轉變成金克絲,和蔚的羈絆藕斷絲連,給哥們當時都整淚目了。
看到這,咱們不妨停下來想一下:
誒?似乎很少有一部動畫片,在剛登場就引發如此大的網絡共振,獲得衆多好評。
關鍵,這還是一部遊戲改編動畫。
要知道遊戲玩家最怕聽到的一句話,不是遊戲跳票了,也不是遊戲售價賊貴,而是——
你喜歡的遊戲要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了。
這感覺,就好比你追了多年的高冷明星,突然出現在某網紅直播間,扯着嗓門嗷嗷帶貨。
因爲在過去 35 年,遊戲改編的作品別說獲獎,很大一部分都是評分撲街,觀衆破防的存在。
差評君隨便給你舉幾個例子噢。
2008 年的《孤島驚魂 Far Cry 》改編自同名遊戲,豆瓣評分 5.2 ;
2020 年把世界觀還原得稀碎的《 龍之信條 》,讓粉絲怒打 2 星 ;
還有 2021 年被網友吐槽 “ 把新粉當弱智,把老粉當猴耍 ” 的《 生化危機:無盡黑暗 》。
總之對於這類作品,玩家屬實有點 PTSD 了。
有時,它們都不配稱作是個 “ 作品 ” 。而是資本市場一個不倫不類的產物,爲的無非就是提高知名度,迎合特定受衆,最後引流到遊戲上。
那爲啥《 雙城之戰 》的結果恰恰相反呢?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 “ 專業 ” 。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在 11 年前,你剛熟悉用蔚打野,準備上手新英雄金克絲時,雙城之戰的故事就已經有了雛形。
這一切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雙城之戰的聯合創作者,製片人林克( Christian Linke )。
我們能有《 雙城之戰 》看,最大的功臣裡一定有他一席。
很早之前,林克在一個叫 Panik 的樂隊裡當貝斯手。後來他加入拳頭遊戲,組建了音樂團隊,負責遊戲的音樂創作。
嗯,可這和雙城之戰有啥關係呢?
當年 LOL 推出金克絲時,還同步推出了主題曲《 Get Jinxed 》。
歌曲作者就是林克,而 MV 是林克找 Fortiche Production ( 雙城之戰動畫製作公司 )做的。
注意了,這個播放次數超一億的 MV 背後有兩個關鍵節點:
林克和 Fortiche Production 開始合作。
雙城之戰的劇情,開始構想了。
當時林克和他的夥伴 Alex Yee 就開始以皮城和祖安爲原點,從金克絲,蔚開始,不斷尋找吻合故事的人物。
一開始林克的想法被公司 CG 動畫部門婉拒了,後來他找了 Fortiche Production 。
不過當時林克能拿到的預算並不多,他只能一步步走。
先花個 5000 美元做一個人物原型。
再用 1.5 萬美元完成 3D 建模。
最後用 6 萬美元做一個試播樣片。
在試播樣片反響很不錯之後,《 雙城之戰 》纔算正式開始製作。
到這裡僅僅是開始,幕後製作的過程纔是最大頭。
在 S14 總決賽期間,我們在法國特地找了 Fortiche Production 的導演 Bart Maunoury 、聯合創始人 Pascal Charrue 聊了聊。
原本,雙城之戰是送給粉絲的禮物,但團隊也希望這部作品,能吸引到不了解這個遊戲的人。
所以他們第一季就決定,要做出特色來。
但再獨特,世界觀也是要一步步架起來,要合理,才能讓人接受。
比如在構建皮爾特沃夫這個城市時,他們就不能一味地堆砌成熟的科技,而是要考慮到這個城市核心是技術發展,在早期它肯定會面臨一些技術邊界。
一開始製作組加入了很多電力元素,但這和皮城的技術水平並不相符,所以他們在動畫裡創作了 “ 立方體能源 ” 。
不管是在雙城之戰的彈幕區還是評論區,往往都能看到一些對於畫面的評價,比如每一幀都適合當壁紙。
其實這是因爲《 雙城之戰 》裡很多場景的背景環境都是用手繪完成。畫師要先畫好場景和佈景,之後再把 3D 人物放裡面。
這麼做就是爲了藝術性的一致。
根據公開信息,在雙城之戰第一季裡,就用了幾萬張手繪原畫。
爲了讓動畫更沉浸,讓世界觀更合理,讓角色更立體,讓打鬥更精彩,這部劇也堪稱是細節狂魔。
想拍出兩個城市的區別,團隊在鏡頭,配色方案,居民服裝上都下足了功夫。
像皮爾特沃夫作爲上層城市,整體畫面就會更穩定。而切到混亂、無序的祖安後,團隊就會採用了更多動態和搖晃的鏡頭,來彰顯出下城特色。
第一季艾克在橋上大戰金克絲,那一段配着 BGM 絕對震撼到讓人想重刷十幾遍的地步。
而這段音樂應該在什麼時候出現,也是製片人拉着剪輯、編劇、作曲一起反覆推敲很久才決定的。
噢對了,聽說第二季的最後一句臺詞,也是花了 27 個小時打磨。。。
總之,從 IP 的佈局和衍生,到動畫的製作、投入、審美,英雄聯盟都注入了很大心血。
所以《 雙城之戰 》能行,不是因爲什麼天選之人,也不是純靠英雄聯盟的玩家基數,而是一個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一個底蘊裡就值得成功的故事。
最近,差評君還有一個很大的感受——
英雄聯盟,似乎有點超出一個遊戲 IP 的範疇了。
它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且龐大的 “ 遊戲文化 ” 。即便離開遊戲,也能在動畫、 MV 、歌曲等多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你想象一下有這麼一個 LOL 玩家:
“ 前陣子剛和朋友們邊喝小酒邊擼串,看完了 S14 總決賽 ”
“ 打開電腦一口氣刷完剛出的三集《 雙城之戰 》,在社交媒體和微信羣裡,討論着劇情要怎麼上演 ”
“ 進入遊戲發現雙城之戰版的大亂鬥已經上線了,隨到了金克絲 ”
“ 玩累了後,他又坐車來到市中心,體驗了英雄聯盟的快閃店 ”
英雄聯盟的玩家,可能是最幸福的玩家羣體了。
他們總會有人一起看着全球最頂尖的電競賽事,雖然結果有贏有輸,但他們享受到了競技的魅力。
他們還可以和不打遊戲的人,一起欣賞英雄聯盟的主題曲,討論遊戲改編的動畫神作。
當他們和別人說起金克絲時,不需要再解釋她是個瘋子,金克絲爲什麼叫金克絲,因爲大家都看過動畫。當談到海克斯科技時,沒玩過英雄聯盟的人,也知道這代表着什麼。
他們走在哪裡,都能看到英雄聯盟的影子。而英雄聯盟,也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英雄聯盟能做到這些,就是它早已不再是利用遊戲影響力,小心翼翼地做衍生品了,而是在影視、音樂、電子競技等多個娛樂方式上同時發力出圈,想着 “ 我要在這個領域裡創作出一份優秀作品 ” 。
在一次採訪中,林克解釋了爲啥《 雙城之戰 》選擇了 “ 海克斯科技發明 ” 這一時間節點。因爲它足夠特殊,會影響到英雄聯盟裡的所有地區,在每個大陸、城市觸發劇情。
當你玩到金克絲時,《 雙城之戰 》的故事已有了雛形。而當你看到《 雙城之戰 》的最終季時,背後可能已經有更大的計劃了。
我覺得,很多年前那句 “ 徹底沉浸在 LOL 世界裡 ” 夢想,已經在某個時刻實現了。
而英雄聯盟宇宙,也不再是一個概念和口號了。
撰文:刺蝟
採訪: 桑田
編輯:莽山烙鐵頭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很音樂 Musiclore :豆瓣評分開局 9.1 ,他應得的!
英雄聯盟:雙城之戰製作人春節特別專訪
維基百科:英雄聯盟雙城之戰
《 雙城之戰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