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經典不斷煥發新光彩
關於“林海雪原”,不同代際的人有不同的記憶。對祖父祖母來說,是小說中鋪天蓋地的大雪,是齊腰斬斷大樹、攪起雪龍填山谷改地形的山風;對父輩來說,是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的壯闊豪情;對80後、90後年輕人來說,是3D電影《智取威虎山》裡融合類型片特點、武俠元素和先進電影技術的視覺盛宴。歲月更迭,《林海雪原》這一紅色經典不僅沒有隨時光流逝而褪色,而是成爲文藝創作的重要資源,代有傳承。
話劇、戲曲、電影、電視劇,不同藝術類別的改編不斷賦予原著新的氣象。上世紀50年代,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總導演焦菊隱從戲劇家的視角出發,在原著中提煉出“智取威虎山”一幕,將楊子榮確定爲全劇主角,戲劇衝突高度集中,突出驚險、傳奇的風格,奠定了後人進行創造性改編的敘事基礎。黑白故事影片《林海雪原》充分發揮電影藝術的蒙太奇手法和場面調度優勢,高度還原原著中激烈的戰爭場面,讓楊子榮這個英雄形象走進更多觀衆心中。革命現代京劇同樣聚焦“智取威虎山”,巧妙運用戲曲傳統程式塑造人物,並加入民族舞蹈和交響樂,豐富了舞臺表現。3D電影《智取威虎山》,不僅將電影藝術中的科技元素髮揮得淋漓盡致,而且主動契合當代年輕人的情感世界和審美趣味,以一位青年人尋訪林海雪原爲敘事線索,跨越時空,連接起當下和革命年代的年輕人,吸引祖孫三代共同走進電影院,共同品味紅色經典。
讓紅色經典不斷煥發新光彩,還離不開創作者嘔心瀝血的付出。小說《林海雪原》的創作一波三折,在初稿已完成15萬字時,因爲沒有達到心中的標準,作家曲波將其付之一炬。在拍攝黑白故事影片期間,攝製組克服種種困難,“冬天拍外景,凍得走不了路,鞋都成了冰疙瘩;夏天拍內景,4、5月份還得穿皮襖大衣,熱得要死”。改編爲3D電影時,僅實地看景、線下采訪、研究拍攝技術、打磨故事細節等環節,就用了4年時間。創作團隊以導演題寫的“山窮水盡出高手,九死一生見功夫”彼此勉勵,在零下30攝氏度的冰天雪地裡整整拍攝了5個月。文藝作品是創作者才華、心血、情感的高度凝結,只有秉持赤子情懷,精心打磨,才能創作出傳得開、留得下的經典之作。
紅色經典不僅是通常意義上的經典著作,它蘊含着永不褪色的理想主義光彩和英雄主義浩然正氣。文藝創作者需謹記,中華兒女頑強不屈、拼搏奮鬥的精神,進取、壯闊的美學風格,是紅色經典的內核,也是進行改編再創作的精神依循。《林海雪原》在不同年代的每一次成功改編,莫不是對這種信念和精神的傳承和凸顯,無不在各自的年代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小說《林海雪原》爲英雄立傳,讓英雄的光輝事蹟被記錄、被傳揚;話劇版、京劇版、黑白故事影片版的改編進一步突出楊子榮的英雄形象;3D電影版的改編則以現代視聽語言,講述英雄的熱血壯志,有效拉近當代觀衆與歷史的距離。
半個多世紀,紅色經典《林海雪原》數次成功改編,融入幾代人的生命,成爲人們共享的文化記憶。這一方面顯示出紅色經典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一方面印證只有具備“十年辛苦不尋常”的創作定力,纔可能攀上藝術創作的高峰。更重要的是,這條改編之路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理想信念、英雄精神具備跨越時空的力量,這是紅色經典留給後世的精神財富。創作者應以貼近當代審美的手法,繼續講好紅色經典故事、傳承好精神要義,讓紅色經典中對英雄的禮讚、對理想信念的追求,成爲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