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走路上學?怕車也怕怪叔叔 家長寧願親送

臺灣父母習慣親自接送小孩,怕孩子在路上遭遇危險。示意圖與新聞無關。記者侯永全/攝影

新北板橋莒光國小家一名家長騎機車三貼載讀小三女兒及讀小一兒子到校,她說住家離學校約二公里,但爲了讓全家人作息一致,也擔心孩子遇到怪叔叔,才騎車接送;高雄一名國小生家長表示,有些通學步道是在道路上劃設標線型人行道,孩童走在步道上可能面臨汽機車違停、搶道,也擔心有歹念的陌生人接近孩子,加上孩子放學後要趕補習班,所以選擇接送。

「做交通工程的人永遠有一個夢,就是讓小朋友自己走路去上學;說『夢』是因爲真的是很難達成。」新北市交通局長鐘鳴時說,新北正在推動「通學巷二點○」改善計劃,在危險路口調整號誌、增設人行道,搭配人車分離機制,但有許多面向要思考,包含沿途有無足夠人行空間、車輛能否落實禮讓習慣、親師生是否有足夠教育,最後纔是執法。

鐘鳴時說,臺灣父母習慣親自接送小孩,深怕孩子在路上遭遇危險,結果大家都接送,反而造成彼此危險;在日本,父母通常在接近學區時就停車放下孩童,讓孩子結隊步行至學校,自然減少交通意外風險。通學巷就是這個道理,在上下學尖峰時段禁止車輛進入,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家長彼此能理解並遵守此一機制,交通秩序就能提升。

他說,要讓孩童走路上學的關鍵還是人行道,交通局推動通學巷,新北工務局養工處也有通行廊道改善計劃,將學校周圍人行道升級並延伸,落實人車分流。去年底與交通部、國土署合作,選出新北一八八個須改善地點,其中六十個路口在學校周圍。

新北一名國小導師指出,打造通學巷、拓寬人行道家長樂觀其成,但附近居民常是第一個反對,尤其出入在通學巷的居民,考驗校方與社區間的溝通。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說,讓家長放心讓孩子上下學只有通學巷不夠,新莊區學校有聯防系統,包括在上下學路口安裝監視器,導護志工在路口執勤,超商作爲導護商店,加上行政人員巡邏學區、鄰里巷弄,纔是一套完善機制。

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管制設施科長黃俊翰表示,通學巷用意是讓學生安全走在巷弄不受干擾,但有些居民要在上學時間開車,早點下班遇到放學時段也不能回家,反彈就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