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年逾半百老屋 激增12萬戶

全臺50年以上老屋從去年第3季突破百萬大關後,今年第2季進一步攀升至111.9萬間。(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將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人中就有1位年齡超過65歲的長者,不僅人口快速老化,臺灣住宅老宅數量也迅速攀升,根據官方統計,50年以上老屋從去年第3季突破百萬大關後,今年第2季已達111.9萬間,較去年同期大增逾12萬間,年增10.9%,平均住宅屋齡33年,全臺有483萬間的房子超過30年。

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表示,全國平均建物屋齡在十年前僅約26年,如今平均屋齡已達到33年,屋齡老化愈趨嚴峻。

全臺房屋 半數逾30年

根據不動產資訊平臺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全臺房屋稅籍住宅類共912.1萬間,逾483萬間屋齡在30年以上,比例達到53%,這意味不到2間就有1間屋齡30年以上。六都中平均屋齡,包括臺北、新北、臺南、高雄都逾30年,桃園以平均28.8年平均屋齡最年輕。

值得注意的是,「年逾半百」的50年老屋數量快速攀升,全臺有111.9萬間屋齡在50年以上,六都中以臺北14.6萬間最多,佔住宅總量也是最高,來到16.2%,就增長速度來看,以新北的年增18.5%最快。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北市的屋齡老舊,加上缺乏大型重劃區供給,新房子供給量相對較少,加上房價水準也是六都之冠,一般受薪階層難以購屋自用,即使是有間老公寓的住戶,換到周邊的新大樓也面臨房價問題,同樣的室內面積加上公設,坪數放大,加上單價又比公寓更高,打拚一輩子的屋主也可能不想再揹負過多房貸,因此常見的就是沿着捷運往外找新房子,不然就是住在本來的老宅內,等看看是否有更新的機會。

惟臺北市即使老房子多,只要地段精華,銀行仍願意給予較好的貸款條件,若是雙北以外的老房子,銀行放款就會謹慎很多。

專業協助 降低重建風險

早年興建的住宅逐漸老化,可能抗震、防災等條件較差,政府積極推動都更與危老改建,不過改建還是在高房價區相對較容易推動,或者雙北以外的大地坪產品,比較有改建機會。

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核發拆照數量達3554戶,相較於2017年數量成長1倍,數量創下24年以來的同期新高,其中光臺北市就有1315戶,數量比其他5都的總量還要高,顯示危老等改建等政策推動,的確有其改建的效益產生。

另據臺北市建管處統計,北市的中山北路周邊危老改建興盛,光是中山北路與巷內就有44處危老覈准,土地面積高達1萬坪。曾敬德表示,危老給予的高額容積獎勵,讓不少產權較爲完整且位於精華區的老舊不動產得以順利改建,也成爲臺北市預售推案的主力,如中山北路上最著名的國賓飯店改建案,透過危老進行資產活化開發,目前實價上已經揭露13戶,總銷售金額超過30億元,成交單價則落在每坪180~218萬元。

張峰榮指出,「整合只是老屋重建其中一個環節」,民間在執行危老重建過程中,會遇到林林總總的繁雜問題,包括建材設備、選配房屋、啓動訴訟排除佔用事宜、鄰地界線鑑界、協調施工順序、施工出入口公車站牌移除、電線杆地下化,甚或是近年最常見的缺工料影響工程發包等狀況,這時選擇相關專業團隊協助,將有助降低重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