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明晚「鬼門關」但基隆晚1天 老大公:特別有人情味

全臺明晚「鬼門關」但基隆晚1天,老大公:特別有人情味。本報資料照/記者遊明煌攝影

今年9月14日晚間11時「鬼門關」,也是農曆7月的最後一天,一般民俗信仰,也會在鬼門關前,準備一些供品,送「好兄弟」回冥府。但基隆關鬼門的時間,傳統上都特別晚一天,要到15日才關。老大公廟說,因爲關龕門的時間不可早,要讓四方的好兄弟能趕得及回去,基隆展現這樣特別的人情味。

明晚是俗稱的「鬼門關」,但基隆市文化局說,基隆的關鬼門則是在後天,即國曆15日、農曆8月1日的下午5時,會在開基老大公廟舉行「關龕門」儀式,在焚香祝禱、敬告天地,依序行獻禮後,由輪值主普等鎖頭扣在龕門上,象徵「鬼門關」,同時代表好兄弟假期結束。

開基老大公廟說,基隆比起一般關鬼門的時間較晚一天,這是因爲一般民間認爲,開龕門的時間不可晚,以免耽誤好兄弟出來陽間進食;而關龕門的時間不可早,好讓四方的好兄弟能趕得及回去,也可以多享受一天,基隆就展現了這股人情味。

雞籠中元祭今年傳承第169年,一系列科儀活動從開龕門、主普壇開燈放彩、迎斗燈、封街遊行和望海巷施放水燈頭,到中元普度,主普壇廣場擺滿各式各樣祭品招待好兄弟。

清朝咸豐年間,由於漳泉地區民衆來到基隆爭奪資源頻繁的械鬥,造成很多人員的傷亡,爲了讓這些亡者能入土爲安,最終雙方約定安葬亡者外,在農曆7月依傳統禮俗舉辦普度。基隆每年都由不同姓氏的宗親會主辦,以血緣取代地域的分歧,促成族羣和解。

☛此爲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

全臺明晚「鬼門關」但基隆晚1天,老大公:特別有人情味。本報資料照/記者遊明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