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2024年名單發佈:29家銀行進入,中國五大行分組不變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願 北京報道

北京時間11月26日下午,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按照慣例發佈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2024年名單。名單顯示,今年有29家銀行進入G-SIBs,與2023年名單保持一致,但分組有發生變化,其中一家銀行分組提升(法國農業信貸銀行)、一家銀行分組下降(美國銀行)。

中國銀行業方面,五大行繼續進入G-SIBs,其中交通銀行爲連續第二年進入。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在第二組,交通銀行在第一組,與2023年分組保持一致。

上述名單主要以這些銀行2023年底的數據爲基礎進行測算,部分銀行以其他期限測算,如澳大利亞的4家銀行有3家以2023年9月底的數據測算,1家銀行以2024年3月底的數據測算。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估體系包含5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最終評估結果是這些指標的加權評分。5個一級指標分別爲跨境業務、規模、關聯度、可替代性和複雜性。

上述名單和分組與惠譽博華此前的預測基本一致,但得分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惠譽博華測算稱,以中國五大行爲例,農業銀行得分增長較多,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得分略有下降。

具體從指標來看,惠譽博華分析稱,在規模指標方面,五家大行增長較快,四大行增長超過10%;關聯度中指標的同業資產/負債方面,農業銀行大幅增長;可替代性指標中的交易量方面,中國銀行大幅增長;複雜性指標中場外衍生品名義本金方面,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大幅增長。

“國有銀行未來仍將保持快於G-SIB 評估樣本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速,‘規模’評分有望在未來中長期保持上升趨勢。”惠譽博華表示。

系統重要性銀行由FSB提出,主要爲了防範“大而不能倒”的問題。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意味着更高的監管的要求,包括更高的緩衝資本、總損失吸收能力標準、制定處置與恢復計劃,且更高的分組要求會更高。

我國金融管理部門高度重視與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溝通,並關注其發展相關問題。今年金融街論壇年會期間,以“創新驅動與金融變革”爲主題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召開,2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參與,圍繞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探討金融機構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分享新技術在金融業的實踐應用和深遠影響。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擔任特邀主持嘉賓,人民銀行副行長陶玲等發表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