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掃描二維碼上“龍頭新聞” 看“三中全會精神在龍江·專家談”

高玉娟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爲大。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爲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爲、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黑龍江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加快建設幸福龍江。我們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羣衆獲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幸福龍江建設

要着力提高發展質效,做強工業經濟,做大農業經濟,做優現代服務業,持續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壯大經濟實力,創造更多社會財富,厚植幸福龍江建設的財力和物質基礎。

《決定》提出要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明確提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我省要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牽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扭住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改革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推動改革開放。

我省科教優勢明顯,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切實發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爲特徵的生產力,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健全相關規則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

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在主動對接全國產業鏈供應鏈基礎上充分運用政策、稅收、金融等手段,圍繞重型裝備生產製造健全相關產業鏈,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進全鏈條技術攻關、成果應用,建好建強我省重型裝備生產製造基地。要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耕“油頭化尾”延伸產業鏈條,建設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項目,發展石墨深加工等新材料應用,建好建強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

加快建設生態宜人的幸福龍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決定》提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我省要全面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部署,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推動建設幸福龍江方面,我省提出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守好綠水青山。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保護髮展好森林、江河、湖泊、溼地、冰雪等原生態資源,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搶抓“雙碳”機遇,發展碳匯經濟。要實施藍天治理工程,以能源替代爲主要突破口,大力推動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在能源結構方面源頭髮力,推動清潔能源替代。把生態資源轉化爲綠色生產力,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推進改革

《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其中蘊含着“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爲大”的深層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爲了人民而改革,改革纔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纔有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解決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入,堅持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的價值取向,圍繞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養老托幼、基層治理等領域全力改善民生。

要着力優化公共服務,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用心用情辦好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托育等民生實事,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和沿邊地區延伸,讓民生保障更可靠、更均衡、更有溫度。要着力改善城鄉環境,完善交通、電力、通信、供熱等網絡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開展“百村精品、千村示範、萬村創建”行動,優化農村人居環境,讓龍江人民在美好環境中安居樂業。要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築牢建設幸福龍江的精神基礎。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