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玩家與領導人
(合成圖/本報系資料照)
非綠陣營陷入競合關係中較勁,表面上是尋求合作,實際是在爭鋒,追求於我有利的組合方式。由於誰都不讓誰,各使出渾身解數之力,奮力拚搏,每個人的政治修爲與性格充分暴露。
最不堪的是郭臺銘。他前後兩次求之於國民黨,所求未遂立即翻臉,口出惡言,毀信背義,另謀他圖。這次,他先罔顧誠信,不履行支持侯友宜的承諾,又去尋求柯文哲合作,併購民衆黨之聲四起,「大哥先做4年」之說甚囂塵上,不得善果後自行進行連署,非取得參選資格不可。
衆人皆不看好他的選情,但他的目的不在於獨立參選,而在於上談判桌,迫使藍白非跟他合作不可。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連署冷冷清清,雖然可以過關,但處境邊緣化,談判籌碼盡失。眼見藍白兩方喬不攏,他準備再出招,試圖與柯文哲談合作。在這過程中,他不嫺熟政治及霸道的個性表露無遺,他營造的大善人「人設」嚴重掉漆。
依據民調,在野力量有希望扳倒執政黨,關鍵在於能否結爲一體。這原本是場聯盟賽局,而不是博弈,只有合作纔有希望,但兩方都認爲必須於我有利,否則就是把機會與資源讓渡別人,結果是幫人擡轎。柯文哲是絕不願幫人擡轎的,因爲他的民調不輸人,而且沒有太強的藍白合意願,除非藍營不選總統而支持他選;否則,他的最大利益在於成爲立法院關鍵少數,參與聯合內閣,左右政治大局。
萬一當選總統,柯文哲想和多席次政黨合作,藍或綠都無所謂。他一再強調沒有要「下架民進黨」,也不反對臺獨,不要成立特偵組查辦民進黨的貪腐案件。反正是不願與綠營搞對抗,好拉淺綠的票,也拿綠營爲籌碼向國民黨擺譜。
在這場權力遊戲中,柯文哲成爲在野各方爭取合作的對象,他可抖了,要別人成全他,一切聽他的。他又變來變去,興之所至,隨意貶人、唬人,一副要地球圍着他轉的模樣。藍白合,他不斷口出狂言,一下說比民調,輸的退選;一下說,輸的推薦副總統;一下說,讓給侯友宜,他也上不了;一下說,我爲正,藍爲副,把郭臺銘拉進來,我會勝,而且大勝。
藍白首次會面後,柯文哲大肆抨擊金溥聰,認爲對方根本不想合作,纔會提出那麼困難的方法。爲了逼藍讓步,他又聲稱國民黨是多頭馬車,不知道要跟誰談,跟郭臺銘一個人談比較容易,意在讓國民黨擔憂被邊緣化,不得不接受於柯有利的合作方式。
問題關鍵在於藍白合究竟是在組聯隊還是進行政治博弈?如果是組聯隊,就應保留妥協空間,但民衆黨堅持己見,非用民調決勝負不可,對國民黨的「開放式初選」完全不接受,對於國民黨期望協調出「折衷方案」,堅不讓步,致使協商難以推進。
柯文哲將協商視爲純博弈,而且唯我是從,堅持己見。在他看來,反正是你有求於我,不聽我意就拉倒,至於在野合作對於臺灣的整體利益則不在考慮範圍內。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在權力遊戲中精明強悍的棋手,但沒有看到一個具有國家領導人格局與襟懷的政治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