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加速構建,十一部門統籌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佈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 北京報道9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了“1統籌6協調”等7方面主要工作,即全國統籌佈局、跨區域協調、跨網絡協調、跨行業協調,發展與綠色協調、發展與安全協調、跨部門政策協調等。
受訪專家表示,目前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之間跨區域、跨網絡、跨行業層面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和區域分化現象逐漸顯現,《通知》的目的在於加強協調聯動,推動均衡發展。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要因地制宜開展一些重大項目建設,逐步提升智能算力佔比,進一步滿足人工智能應用發展需求。
因地制宜佈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是一系列互聯互通、分工協作設施的集合體,主要包括5G網絡、光纖寬帶網絡、移動物聯網絡、骨幹網絡、國際通信網絡、衛星互聯網等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通用算力中心、智能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區塊鏈基礎設施、量子信息基礎設施等新技術設施。隨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演進發展和應用普及,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形態會更加豐富多樣。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構建新型基礎設施規劃和標準體系,健全新型基礎設施融合利用機制,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拓寬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健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
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隨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發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功能和類型更加多樣,體系結構更加複雜,與傳統基礎設施的融合趨勢更加凸顯,但難統籌、難融合、不協同、不平衡等發展問題日益突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之間跨區域、跨網絡、跨行業層面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和區域分化現象逐漸顯現,不同設施發展協同不足,跨行業協調機制還不完善,設施的安全和綠色水平仍待進一步提高。當前,亟需順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發展趨勢,面向各類設施,統籌各方力量,加強協調聯動,推動均衡發展。
事實上,爲更好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已有多地出臺相關政策,確保項目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相適應。
今年4月,北京發佈《北京市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北京將改變智算建設“小、散”局面,集中建設一批智算單一大集羣。預計到2025年,基本建成智算資源供給集羣化、智算設施建設自主化、智算能力賦能精準化、智算中心運營綠色化、智算生態發展體系化的格局。
作爲國家樞紐節點和數據中心集羣城市,成都正科學謀劃、有序發展算力基礎設施。在天府數據中心集羣起步區內重點佈局以計算服務爲主的大型數據中心,限制建設小型數據中心;鼓勵各區(市)縣優先招引體量大、算力強、生態好、市場化運作的數據中心項目,限制引入以存儲服務爲主的數據中心項目,着力提升本地算力規模。
河南省對數字基建和智算中心的發展高度重視。今年印發的《2024年河南省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方案》明確,河南將深度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建設。河南今年計劃投資568.25億元,用於支持智算中心硬件設施建設、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等,推動全省數字經濟增速保持在10%以上。
《通知》也對不同的區域發展重點進行了進一步的規劃。比如東部發達地區先行先試、探索5G-A、人工智能等建設和應用新模式,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加快千兆城市建設,實現5G、千兆光網均衡發展。西部地區在綜合成本優勢明顯地區合理佈局重大算力設施,探索建設超大型人工智能訓練算力設施。沿邊省份利用對外合作機制,打造具有區位優勢的國際信息樞紐。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設施建設。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中西部地區數據中心的在用機架數的全國佔比已上升到39%,超過北京、上海、廣東三個數據中心聚集區的在用機架數的全國佔比(31%),但機器利用率不高。“東數西算”工程在西部建設的四個數據中心基地如何開展業務,大幅度提高算力的利用率,這是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必須抓緊研究、科學規劃。
逐步提升智能算力佔比
隨着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智算產業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市場對於智能算力的需求也是不斷上漲。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新建5G基站46萬個;規劃具有高性能計算機集羣的智算中心達10餘個,智能算力佔算力總規模比重超過30%,新增算力設施中智能算力佔比過半。
《通知》也提出要優化佈局算力基礎設施。各地要實施差異化能耗、用地等政策,引導面向全國、區域提供服務的大型及超大型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超算中心在樞紐節點部署。同時,加強本地數據中心規劃,合理佈局區域性樞紐節點,逐步提升智能算力佔比。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應用爆發式發展帶動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單志廣表示,智能計算髮展迅速,已經成爲我國算力結構中增速最快的類型,其中大模型是智能算力的最大需求方,需求佔比近六成。預計到2027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年度複合增長率達33.9%。
目前各地也在積極擴大智能算力的比重。比如,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麟在近期召開的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表示,近年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的計算力、存儲力、運載力顯著提升。全省總算力規模40Eflops,智算佔比超90%,貴州已成爲全國智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不過,對於智能算力的佈局也不能一哄而上。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是指出,目前還有很多城市在規劃上馬新的智算中心,甚至出現了一個城市同時建設多個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的現象。由於需求不足,追求規模效應,運營過程不透明和缺乏監管,出現了智算中心空轉甚至停機的現象,無法充分發揮設備生命週期內潛在效益,造成資源和資金浪費。
“如果沒有真實的應用場景牽引,就沒有對算力設施進行普遍互聯的需求。”單志廣表示,算力網和物聯網一樣,需要有真實的應用場景牽引,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進行分級、分域、分區的互聯互通。
爲了進一步開拓場景應用,《通知》也要求深化基礎設施跨行業共建共享。各地通信管理局要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完善跨行業協調機制,建立跨行業共建共享需求清單。推動雙向開放通信、市政、交通、電力、公安等領域的杆塔、管道、光纜、機房等資源。
與此同時,超算與智算也在走向深度融合發展,不少地區的超算中心也開始出現智算業務的轉向。
北京超算運營實體北京北龍超級雲計算有限責任公司CTO甄亞楠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北京超算正積極擴容現有算力資源池,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智能算力需求。關於超算智算之間的轉換,他表示超算架構加上GPU卡就可以服務AI智算。超算和智算解決的都是同一類問題,即計算密集型問題。如何給用戶提供足夠量的資源池,如何提供穩定長時間的計算,如何能夠在計算過程中性能是高效的,不管對於超算還是智算,都屬於共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