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廣西建設一批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

新京報訊 據廣西日報消息,放盤、覆土、播種……一系列工序幾秒鐘就可完成。近日,在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南部水稻產業中心的育秧工廠,全自動生產線引領的智能化育秧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智能化育秧省時省力、育苗均勻,日催芽可達2萬盤,10至12天的週期就可產出一批成品秧,可供2500畝到3000畝田地使用。”平南縣南部水稻產業中心負責人介紹。

平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安穎告訴記者,該水稻產業中心通過提供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帶動輻射周邊6個鄉鎮(街道)2.2萬戶羣衆採用先進機械化技術種植水稻3萬多畝,節本增收320多萬元。

平南農博士農服負責人、水稻種植大戶何佩霞對此深有感觸:“開春以來,我們公司爲平南縣水稻託管服務2萬多畝,水稻育秧、插秧大部分由平南縣南部水稻產業中心提供服務,每畝可節約成本300多元,合作非常愉快。”

作爲自治區農機中心2023年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建設項目之一,平南縣南部水稻產業中心佔地50畝,總投資7000萬元,是廣西首家循環立體運動式育秧苗牀、首家使用全自動供盤、碼盤機械手的現代化工廠化集中育秧中心。

着眼於推進廣西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糧食供給保障能力,針對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2023年以來,廣西投入財政扶持資金4000萬元,項目實施單位投入自籌資金6127.371萬元,在12個設區市的22個縣(市、區)建設25個集水稻育插秧、烘乾、倉儲、加工爲一體的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

自治區農機中心科技推广部負責人介紹,25個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全面建成後,每季供秧能力可達20萬畝,烘乾能力3000噸/批,大米加工能力達1250噸/天,年社會化生產託管服務面積35萬畝以上(包括耕、種、管、收、烘乾各環節機械化作業面積),形成實體運營的產業中心、惠農益農的農事服務中心和“平急兩用”的農機作業服務體系,有效突破當地的水稻生產機械化育插秧、烘乾瓶頸,輻射帶動周邊區域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建設在全國尚屬首創。”自治區農機中心負責人介紹,該中心項目突出“政府引導、市場導向、龍頭帶動、科技支撐、強農惠農”,率先探索出一條具有廣西地域特色的水稻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具有強產業鏈、補短板、提單產、創品牌、保應急等特點,將極大帶動提升區域性水稻全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推動水稻生產大面積均衡增產增效,提升產業綜合效益,保障糧食安全。

據悉,今年廣西將繼續安排3000萬元財政資金,在桂林荔浦、貴港覃塘、玉林博白等24個縣(市、區)新建25個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同時,堅持因地制宜、重點突破、統籌推進,大力推廣小型水稻育秧、稻穀烘乾設備,滿足廣西丘陵山區小田塊、分散地塊作業需求,實行訂單作業,推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提高水稻機種、烘乾水平,努力補齊廣西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

編輯 唐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