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行長付喜國:遼寧振興金融有爲 以長效機制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續性
(點擊圖片可進入證券時報“2024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專題)
2024年全國兩會臨近,着眼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遼寧實踐,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國家外匯局遼寧省分局局長付喜國近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詳談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如何推動金融支持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持續做好普惠金融服務等工作,針對遼寧重要重組改制企業融資難、遼寧人口老齡化趨勢等現實問題提出具體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國家外匯局遼寧省分局局長付喜國)
加大央行資金投入
發揮信貸“穩盤壓艙”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過去一年,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如何爲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付喜國:2023年,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總行黨委領導下,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錨定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全力穩住信貸總量,加大央行資金投入,引導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推動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爲遼寧經濟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多措並舉,推動信貸總量實現合理增長。2023年,我們統籌謀劃、綜合施策,通過完善監測調度,強化考覈督導,努力促進全省信貸穩定增長。一方面,引導推動國有大行靠前發力,持續發揮信貸“穩盤壓艙”作用,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2023年,國有六大行新增貸款2030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量和增速均創近七年同期新高。另一方面,指導地方法人機構平衡好改革化險和信貸穩增長的關係,堅持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
二是聚焦重點,持續釋放貨幣政策工具綜合效能。充分發揮央行資金的引導作用,以低成本的“真金白銀”撬動全省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2023年,累計向全省提供各類政策工具資金952.6億元,惠及市場主體4.3萬餘戶,帶動融資成本下降48個基點。通過單設貨幣政策工具額度、創新工具產品,加大對新質生產力的扶持力度,全年投放到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再貸款再貼現資金佔比超四成。
三是精準發力,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2023年,我們緊盯各項目標任務,立足遼寧實際,瞄準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工作着力點,不斷尋找工作突破口,爲遼寧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四是雙管齊下,引導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有效發揮利率自律機制作用,營造良好存貸款市場競爭環境。指導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合理定價,在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2023年12月份,全省一般貸款、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分別下降28個基點、22個基點和91個基點。
強化長效機制建設
不斷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續性
證券時報記者: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支持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付喜國:截至2023年末,全省普惠小微貸款餘額3738億元,同比增長13.62%,連續三年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增速超過10%。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服務中,重點在兩大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是連續三年開展“金融育苗興商興遼”和“全國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走訪發現需求、完善信貸政策、創新金融產品,滿足個體工商戶多樣化融資需求,通過活動共發放貸款884.9億元,惠及52.1萬名個體工商戶。
二是推動在全省建立“首貸中心”,整合信貸、財政、擔保等支持政策,融合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協同發力,集中開拓首貸戶,擴大融資服務支持範圍,建立惠企惠民新模式。目前,遼寧省14個地市均完成首貸中心建設,累計幫助9281戶企業獲得貸款118億元。
爲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多措並舉,持續推動金融機構“敢貸、願貸、能貸、會貸”,包括強化信貸指導、加大低成本資金供給、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和強化長效機制建設、引導融資成本穩中趨降、支持企業擴大直接融資、完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
證券時報記者:接下來,人民銀行遼寧省分行如何繼續做好普惠金融服務?
付喜國:發展普惠金融,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持續推進,首要任務是不斷提升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一是努力保持信貸總量的合理增長,爲普惠金融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繼續加強督導調度,發揮全國性銀行穩盤壓艙作用,保持信貸增長的持續性。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進城商行、農信系統改革化險,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支持普惠領域的實力。發揮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的正向激勵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
二是維護存貸款市場有序運行,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趨降。一方面,推動地方法人機構以改革化險爲契機,通過發行同業存單、大額存單等拓展融資渠道,降低對存款的過度依賴,壓降負債成本。另一方面,更好發揮市場利率自律機制作用,督促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和商業可持續原則合理定價,確保貸款利率覆蓋信貸風險和資金成本。
三是強化“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能力。進一步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科技手段賦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高貸款效率。深入做好政策效果監測評估,強化政策約束。完善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制度,有效開展評估工作,加大對金融機構考覈力度。
四是不斷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改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遼信通”建設,爲銀企對接提供高效便捷的平臺支持。推廣人民銀行“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的應用範圍,拓寬相關領域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強化首貸中心建設,擴大信貸覆蓋面。
重整企業融資難不是“死結”
證券時報記者:近年來,遼寧部分大型工業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甚至陷入了破產重整的境地,您對此有何看法?
付喜國:近年來,受市場環境變化和經濟週期波動影響,遼寧部分大型工業企業受到一定衝擊,經營出現困難,甚至陷入了破產重整的境地,部分企業在行業內、省內乃至國內國際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和安全意義。
進入重整程序的企業,一般都具有資產規模大、技術先進、市場前景較好等特點,只是因爲短期經營困境而進入重整。重整本身不是融資難的癥結所在,重整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重整後存在的障礙是企業出現融資難的具體原因。同時,重整企業融資難也不是“死結”,在重整過程中及重整後採取適當措施,可以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證券時報記者:如何解決這些重點重整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幫助這些企業跨越發展的陣痛期?
付喜國:針對大型重整工業企業,應從戰略、安全和供應鏈完整的高度重視其在遼寧乃至我國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議加大對重點重整工業企業的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力度,提高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投入規模,推動重整企業快速走入發展正軌。另外,可研究政府部門通過減稅入股重整企業的可行性,政府雖然沒有實際向企業投入資金,但通過減稅爲企業留存了更多的資源,進而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以此提高金融機構向重整企業提供融資的積極性。
針對企業重整過程,建議進一步完善企業破產重整法律法規,加強債權人保護,維護銀企關係。目前,我國破產法對企業破產重整做出了相關規定,但內容還較爲單薄,導致企業重整過程中很多操作不規範,對部分利益相關者造成損傷。加強重整企業金融債權保護,既有利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降低金融風險,也有助於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有效疏通重整企業融資渠道。
針對企業重整完成之後,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建立完善能夠幫助企業信用恢復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助力重整企業快速恢復信用。地方政府也要積極幫助重整企業恢復信用,並在擔保增信等方面提供支持,緩解融資難問題。
針對重整企業的生產經營,建議加強金融監管,完善制度框架,確保信貸資金專門用於企業核心產品生產經營,防止挪作他用。同時,可考慮建立重整企業主銀行制度,可選擇企業重整前的主要債權銀行作爲主銀行,主銀行對重整企業持續提供資金支持,企業通過賬戶開立、資金存放、分享經營收益等方式向主銀行提供適當回報。
針對重整企業的主要經營管理人員,建議進一步完善激勵約束制度框架,激勵企業管理人員兼顧企業和社會利益,綜合考慮決策對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產生的影響,懲罰其負外部性較大的行爲,對重整過程中明顯損害債權人的做法進行通報、公示,並參考失信懲戒的相關規定,採取限制其消費、不再擔任企業高管等措施。
建議在遼寧開展養老產業體系試點
證券時報記者:在推動遼寧振興過程中,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您有哪些具體建議?
付喜國:遼寧老齡化進程位於全國前列,滿足老齡人口需求是遼寧振興亟待解決的問題。發展養老產業可以打造“老年人口紅利”,從而爲遼寧振興提供有效動力。從供給端看,養老產業可以帶動房地產、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多個行業。從需求端看,老年需求是兼具穩定、長週期、有效等特徵的高質量需求,蘊含着巨大的發展機遇。當前,養老行業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有效帶動各領域就業。
遼寧作爲老工業基地,具備率先探索建立養老體系的優勢條件和迫切需要,建議加大中央試點政策傾斜,在遼寧探索走出一條解決“未富先老”問題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開展多層次養老供給建設。在遼寧率先試點,進一步加強滿足普通養老需求的中等養老機構建設,豐富市場供給,明確養老機構建設標準,進行等級評定。在工商註冊、土地供給、財政補貼、稅費減免等方面加大優惠力度,激發市場活力。加快佈局和完善養老食堂、家庭醫生等適老化服務,促進“醫-養-康”融合發展。
建議在遼寧開展制度探索試點,盤活老年人資本。持續完善“以房養老”制度,對於“以房養老”與現行法律制度的衝突之處,可在遼寧開展試點探索,推動有效盤活老年人資產。同時,積極爲老年人就業創造有利條件,試點探索老年人就業新業態、新形式。
建議在遼寧探索構建定位明晰、有效循環的養老產業體系。養老產業體系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養老產品製造流通體系、養老服務體系以及養老金融體系。養老產品製造流通支撐養老服務體系,養老金融支持養老產品製造流通和養老服務體系,同時兩者反哺養老金融體系。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將針對老齡人口的產品、服務和金融需求內化到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資金流”“服務流”“需求流”良性循環。
責編:葉舒筠
校對:楊立林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