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5.2%,宏觀經濟“穩”“進”並存
2月2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初步覈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長5.4%。國民總收入1251297億元,比上年增長5.6%。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撰文指出,2023年國際環境變亂交織,國內多重不利因素疊加,我國經濟頂住壓力砥礪前行,總體恢復向好,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完成,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表示,去年我國經濟總體實現了年初定下的“5%左右”的增速目標,既有基數效應的作用,又與我國經濟的韌性和宏觀政策有關。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袁海霞團隊指出,在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國際地緣政經衝突加劇的背景下,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完成年度增長目標。去年我國總體經濟運行呈現出結構性特徵。
觀察中國經濟既要看“體量”更要看“體質”
盛來運指出,觀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中國經濟,既要看“體量”,更要看“體質”。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過去一年,全國上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動能上下更大功夫,不僅守住了宏觀經濟“穩”的基本盤,更在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拓展了“進”的新空間。
袁海霞團隊指出,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當前特徵的背後邏輯源於多重因素的影響:結構性、週期性、趨勢性問題疊加短期矛盾集中釋放,經濟運行面臨的問題由“三重壓力”變爲“多重壓力”;增長動力結構性調整,新舊動能持續轉換;預期不穩持續影響經濟修復的力度與節奏;供需失衡較難短期緩解,消費復甦仍需時日。
羅志恆指出,2023年我國居民消費信心有所恢復,但消費潛力仍有巨大挖掘空間。居民收入增速快於經濟增速,但城鎮居民和中等收入人羣處境有待改善。此外經濟新動能明顯增強,服務業快速恢復。
盛來運認爲,當前國內經濟遇到的問題,說到底是發展中的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握緊高質量發展這把“總鑰匙”。要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2024年我國經濟仍將延續恢復態勢
羅志恆表示,2024年我國經濟仍將延續恢復態勢,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速。從動能看,相對確定的是服務業、高端製造和基建投資,房地產在政策作用下預計將逐步築底,但恢復力度還要看政策的進一步加碼;從經濟週期來看,庫存週期大概率已觸底,從去庫存進入到補庫存對於經濟增長是積極的;從基數的角度,2022和2023年兩年平均增速僅爲4.1%,意味着經濟仍未恢復到正常增長軌道,仍存在基數效應。
袁海霞團隊指出,2023年經濟運行的壓力和挑戰有可能將在2024年延續,面臨着多重壓力的擾動與挑戰,2024年經濟持續向好需要在六大領域尋求再平衡,推動經濟儘快形成正向循環與全面復甦:一是處理好發展轉型與新舊動能轉換之間的關係;二是處理好經濟政策與非經濟政策之間一致性的關係;三是處理好房地產調整轉型與行業向新發展模式轉變之間的關係;四是處理好擴大消費與供給結構平衡之間的關係;五是處理好債務風險化解中中央加槓桿與地方穩槓桿的關係;六是處理好外部環境日益複雜下的內外經濟循環之間的關係。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表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來自改革開放。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向發展質量要效率、要潛力的關鍵階段。克服發展遇到的困難,破解前進中面臨的難題,必須依靠改革開放。發揮改革開放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作用,關鍵是細化落實各項政策舉措,形成系統合力。要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在培育內生動力的過程中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