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核酸檢測點大撤退背後:暴利外衣下的破產與貸款度日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周淼、樑耀丹 主編|趙妍

核酸檢測點大撤退正在上演。

據清流工作室不完全梳理,近日,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昆明、長沙等城市的免費核酸檢測點出現了大規模撤點的現象。

與這一現象相對應的,是近日防疫政策的調整與變化。

來自深圳某核酸機構的員工告訴清流工作室,受政策變化影響,實驗室近期基本沒怎麼收到送過來的核酸標本了;另一家成都的核酸檢測機構也表示,近期業務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減少;也有例外——廣州一家核酸檢測機構則表示,核酸撤點對其基本不造成影響,因爲其本身“核酸量還是很大”。

清流工作室調查發現,昔日被普遍認爲是“造富神話”的核酸檢測業務,有着不鮮爲人知的另一面:在頭部核酸檢測企業賺得盆滿鉢滿的同時,部分業務量較小的尾部公司坦承“掙不到錢”,甚至出現了虧損。

與此同時,由於普遍回款週期長,一些核酸檢測機構不得不貸款維持公司的運轉。在資金壓力下,一些檢測機構不惜鋌而走險“造假”,例如將原本10混1的試管變成20混1甚至是幾十混1,從而影響核酸結果的準確性。

造富神話另一面

第三方核酸檢測,這一伴隨着新冠疫情出現的行業,是如何崛起的?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由於公立醫療機構核酸檢測能力不足,一度出現“一測難求”的窘境。

2020年4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通知,涉及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內容,由以往的“鼓勵”轉變爲“應當”,並首次提出醫療機構或疾控機構可將檢測業務委託給醫學檢驗實驗室開展。

2020年8月31日,國務院又發佈《進一步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各地要積極採取措施,引導、推動第三方實驗室依法依規健康發展。發生疫情時,按照下設實驗室較多、分佈較廣、檢測能力較強、資源調動效率較高等標準和自願參加的原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組織第三方實驗室參與核酸檢測。

在政策鼓勵下,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紛紛入場。

至少兩家第三方核酸檢測實驗室向清流工作室提到,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初,是政府動員公司開展核酸檢測業務的。

一家位於北京、在今年從事過核酸檢測工作的基因公司對清流工作室透露,公司本來不做核酸檢測業務,但是區裡要求第三方檢測實驗室都做,於是才切入了這塊業務。

“我們有好幾個實驗室,武漢是2020年就去(承擔核酸檢測業務)了,當時也是政府要求的。”一位核酸檢測機構負責人表示,在正式開展核酸檢測業務前,實驗室需要申報新冠核酸檢測項目相關資質,等審批通過後才能開展相關業務。

清流工作室瞭解到,在開展核酸業務之前,有相當一部分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已經配有PCR實驗室(基因擴增實驗室)以及相關的儀器設備。在切入核酸檢測行業後,這些機構同時還開展多個檢測項目。

對於許多核酸行業公司而言,“造富神話”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上演的。

就拿A股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度財報來說。核酸檢測概念股中,有67家公司實現營收2516億元,淨利潤728億元。核酸檢測概念股裡,僅有9家公司虧損。不過,這9家公司並沒有真正涉及檢測業務,也就是說,所有涉及核酸檢測業務的公司都實現了“暴富”。

與此同時,過去三年中,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數量不斷飆升。

據第一財經援引天眼查專業版數據,2021年新增醫學檢驗相關機構437家,年度增速高達25.1%。據拓爾思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8日,今年我國已成立醫學檢驗相關機構622家。

不過,核酸檢測產業鏈上,並非每個環節的“暴利”情況都相同。

核酸檢測產業鏈上游主要爲抗原、抗體、酶與輔酶、高分子塑膠耗材廠商及診斷儀器等;中游爲樣本採集與保存試劑廠商、核酸提取試劑廠商及試劑生產商;下游爲醫院終端、第三方檢測機構、第三方實驗室等。

一位核酸檢測業內人士告訴清流工作室,在覈酸檢測產業鏈上,中上游永遠比下游的第三方檢測實驗室賺錢。“中上游的話,基本上沒有什麼壓款,基本上是款到了它纔給你發貨。”該人士表示,核酸檢測價格多次下調後,盈利的空間已經被壓到很低,加上回款慢、服務鏈條長,核酸檢測業務已經遠遠不如早期賺錢。

處於核酸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也映證了這一點。

主打核酸試劑原料的菲鵬生物披露,2019-2021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92.81%、94.02%、88.43%。中游企業中,達安基因在2021年銷售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的毛利率也高達88%。

而對於下游的核酸檢測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則沒那麼暴利了。據核酸檢測行業上市公司美因基因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的新冠檢測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爲68.7%、58.7%;而同樣提供新冠檢測服務的雲康集團2020年、2021年核酸檢測業務毛利率分別爲63.6%和56.8%。

“從這些企業的表觀的毛利淨利來看的話,核酸檢測實驗室(毛利率)肯定不算是最高的。”某頭部核酸檢測機構向清流工作室評價。

與此同時,多位核酸檢測業內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在覈酸檢測行業,盈利能力和業務規模量是成正比的。

一家第三方核酸檢測公司的員工告訴清流工作室,公司今年才申請了核酸檢測業務,但由於樣本數量少,至今這個業務仍是虧損的。

“說白了,在目前價格形勢下,只有你做比較大的量,纔有一些微薄的(盈利)空間。”一位核酸檢測業內人士表示。

清流工作室瞭解到,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主要通過政府“派單”和參與招投標兩種形式來獲得業務。

一位核酸檢測業內人士介紹,通常大規模核酸篩查是沒有招投標的,當地衛健委會梳理好當地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名單,根據實驗室的日檢測通量將其劃分爲一二三級,做大規模篩查的時候,會優先讓第一級的實驗室上。

這也意味着,檢測能力越大的核酸檢測實驗室,獲得的訂單量也就越大,盈利能力也就越強。

資金鍊承重

而對於部分尾部機構而言,由於不賺錢且費力,核酸檢測業務較爲雞肋。

上海一家第三方核酸檢測公司負責人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坦言,核酸檢測業務“掙不到什麼錢”。他表示:“(核酸檢測)本來就不是我們的主營業務,我們只是應政府的要求把這個活幹了,但是如果說哪天要撤,那就隨時就撤,因爲大家乾的也挺累的。”

該負責人解釋,由於核酸檢測出結果的時長是有要求的,並且標本是零散地過來的,實驗室只能派人24小時工作,相比於實驗室其它檢測項目,核酸檢測項目明顯更累。

而對於龍頭核酸檢測企業而言,即便表面上看似賺的盆滿鉢,但目前或僅實現了“紙面富貴”。

金域醫學是最早參與新冠核酸檢測的第三方實驗室之一,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22.08億元,但應收賬款高達74.33億元;主打“第三方診斷服務”的迪安診斷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6.3億元,但應收賬款也高達107.54億元。

“大家一直都在借錢去維持這件事情。”一位醫療行業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由於不是實時結款,核酸檢測機構基本通過貸款來支付各項成本,但貸款利息又是一大壓力來源。

多則裁判文書顯示,在回款壓力下,不少核酸檢測公司已經開始跟醫療機構對簿公堂。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11月29日公佈的民事裁定書顯示,北京美因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起訴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鎮人民政府及北京市門頭溝區婦幼保健院,要求對方應當按照180元/人次價格的標準向美因公司支付檢測費用。

10月28日披露的一份裁判文書顯示,北京艾迪康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也在訴訟中要求同仁堂中冀(石家莊)康復醫院有限公司,立即支付檢驗款12.54萬元及其相關違約金。

一位醫療行業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在資金壓力下,一些核酸檢測實驗室爲了節省成本,不惜鋌而走險“造假”,將原本10混1的試管變成20混1,稀釋了樣本,影響了檢測結果準確性,這是不被允許的。(推薦閱讀:清流|尋找張姍姍:問題核酸機構“核子華曦”前世今生)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此前北京金準醫學檢驗實驗室、北京中同藍博醫學檢驗實驗室、北京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均被查出違規採用多管混檢的方式進行檢測,人爲稀釋樣本,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最終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被查。

與此同時,一則“核酸檢測公司開始破產了”的消息開始傳開。

起因是近日一名男子因工資爭議糾紛,申請對北京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執行案款6萬餘元,法院經查詢卻未發現該公司有可供執行財產。

不過,清流工作室瞭解到,北京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破產原因另有隱情。

接近北京樸石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的一位人士向清流工作室透露,該公司“破產”原因是公司中高層領導職務侵佔,資產被掏空,底下的人員偷摸開公司把業務都弄跑了。“(他們)買別墅、買車,單位一算就是虧損。”該人士表示。

核酸檢測也能“外包”?

值得注意的是,核酸檢測行業還出現了“外包”的現象。

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招聘平臺顯示,有各種各樣的月入2-3w包吃住的PCR實驗室人員、採樣員、錄入員等各種有關核酸檢測機構的招聘信息,而招聘方多爲一些人力資源公司。

清流工作室以應聘者的身份諮詢得知,如採樣員、錄入員可以不需要持證或培訓就能上崗。比如對於採樣員,一家招聘方僅提供了一段視頻讓熟悉業務,之後便是等有空缺點位的通知。在薪水結算方面,錄入員爲25元/小時,按周結算,而對於是否與應聘者籤合同,對方則稱,“不會,就是兼職”。

而對於需要在覈酸檢驗室工作、技術含量較高的PCR檢驗員的應聘,清流工作室問詢其是否一定需要PCR證書等證明時,另一招聘方則對清流工作室稱,“重慶和成都之前可以(不要證),北京開始招聘以來都需要證”。據該人士介紹,他們是按崗位缺口進行招聘(什麼崗位有缺口就招什麼),核酸檢測實驗室在面試時也會審查應聘人員的資質或履歷。

事實上,業內並沒有相關機構規定核酸檢測業務不能外包,但如果產能不足時,有機構會將核酸檢測業務外包出去。也有頭部核酸檢測機構相關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外包會出現很多問題,原則上是不允許“外包”的。

近日,闊然醫學檢驗實驗室(上海)有限公司便因“違規外包業務”而被處罰過。

處罰詳情顯示,2022年3月至5月期間,在多名第三方個人未辦理營業執照的情況下,當事人與其簽訂委託檢測合同,由第三方個人自行洽談核酸檢測業務、自行聘用執業護士採集核酸樣本,將樣本交由當事人進行檢測並上傳結果。當事人爲無照經營提供便利條件,違法所得共計35萬餘元。根據《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對其罰款3000元,並沒收違法所得。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對清流工作室介紹,目前市場上3000多家核酸檢測機構,太多沒有實力的,好多還是皮包公司掛靠。在他口中,這些檢測機構要展開業務,主要是靠一種類似“代理”的模式,比如像上述第三方一樣“借用”闊然醫學檢驗實驗室(上海)有限公司的資質。

該人士解釋稱,“比如對方相當於是核酸檢測公司,非常權威、技術設備很好,但只是科研機構、不會推廣,不知道怎麼盈利,然後就會有很多公司說幫忙代理,之後再將賺的錢分成。沒有人敢明着做,但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