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對口支援桑珠孜區——山海相望,珠峰腳下育桃李
辦好教育,事關發展之本、民生之基。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一直是山東省青島市對口支援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年來,青島援藏工作組堅持將援藏資金30%投入教育工作,多方爭取、積極協調,着力改善教育設施和辦學條件,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持續推動桑珠孜區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根本性轉變。
在援受兩地共同努力下,桑珠孜區各級各類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教研教改、學前教育、素質教育及辦學條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2015年高分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2018年順利通過了自治區素質教育考覈評估,2021年率先在西藏實現村居標準化幼兒園全覆蓋,2023年順利通過縣域學前教育國家審覈認定。
打基礎補短板——
接續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
進入盛夏,雅魯藏布江畔綠意漸濃。
從日喀則市區出發,向西北方向沿349國道行駛,便能抵達桑珠孜區東嘎鄉情遠希望小學。
翠色掩映,書聲琅琅,爲這座現代化小學增添一分優雅與活力。
而在對口援藏之前,卻並非這般模樣。
“當時,這裡只是個規模較大的村級教學點,因缺少桌凳,學生上課只能席地而坐,和青島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村地區的情況差不多。”青島市第一批援藏幹部胡曉平回憶,“得知這一情況後,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投入資金改善當地教學條件。”
自此,以東嘎鄉爲代表“屁股離地”工程開始正式實施。
1996年5月,青島援藏工作組多方籌措50萬元資金,修繕了學校舊門窗,購置了新桌椅,配齊了教學用品,新建了27間房子作爲教室和辦公之用,徹底解決了孩子們坐在地上學習的問題。爲紀念這一變化,學校起名爲“青島希望小學”。
後來學校在2008年重建並改名“情遠希望小學”,2020年又新建第二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從此,情遠希望小學告別土木結構平房和土操場,迎來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新校園。
“我很幸運,出生在這樣一個時代。”巴桑普尺告訴記者,她是1996年學校改建後第一批畢業生,現從事校內後勤工作。“現在的孩子就更幸福了,學校不僅有寬敞明亮的教室、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還可享受‘三包’政策,希望他們珍惜現在,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情遠希望小學校長米倉介紹,近年來,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和援藏幫扶,學校結合實際先後開設藏戲、書法、扎念、石頭畫、足(籃)球、科技等22個室內外社團,促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差距,學校能留住老師、吸引學生,家長也越來越重視教育。
情真意摯,雖遠猶近。從“希望”,到“青島希望”,再到“情遠希望”,這所鄉村小學名字的變化,見證着青島市與桑珠孜區連綿情誼。
“因爲對青島援藏工作認可,時至今日,鄉里老人還會習慣稱學校爲‘青島希望小學’,提及 ‘青島’二字,都會豎起大拇指。”米倉說。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承諾,更是責任。1996年至2014年11月,青島與有關區市、愛心企業累計投入援藏資金3300多萬元,幫助桑珠孜區建設16所希望小學,讓學校成爲當地條件最好、最明亮的地方。免費校車、“互聯網+空中課堂”等曾經“新奇”的事物,陸續走進孩子們的學習生活……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十三五”期間,桑珠孜區學前兒童毛入園率爲89.3%,且均爲4歲以上幼兒,學前教育只有2年。對此,青島援藏工作組採取建設施、提師資、擴招生等舉措,幫助桑珠孜區補齊基礎教育短板,113所幼兒園實現“三個100%”,即3—6歲兒童入園率100%,鄉村幼兒園大學生教師配備率100%,鄉村幼兒園標準化建設100%。
重培訓強指導——
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向高質量發展
山東是教育大省,基礎教育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下轉第三版)(緊接第一版) 如何將山東先進教育理念、優質教育資源、現代教育方式引入桑珠孜區,一直是青島援藏工作組所思所做之事。
針對桑珠孜區教育人才不足問題,經實地走訪調研,結合桑珠孜區意願需求,從2004年起,青島市專門安排教育系統幹部人才進藏工作。
自2011年起,青島援藏工作組採取集中授課、跟班學習、參觀培訓等方式,逐步建立起桑珠孜區中小學幹部、教師赴青島培訓長效機制,先後組織22批次近450人次教師到青島及東部沿海地區培訓。
2016年,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全面落地。參加山東省“組團式”教育援藏的青島教師發揮“酵母”作用,爲日喀則市受援各高級中學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久久爲功、綿綿用力,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生根,推動桑珠孜區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桑珠孜區齊魯幼兒園園長明準,連續在2015年、2016年被評爲自治區級名園長。“我的成長與組織培養、援藏培訓是分不開的。”她說。
2010年8月,桑珠孜區第一所公辦幼兒園——情馨幼兒園正式投入使用,明準被任命爲園長。此前,她在初高中任過教、做過教育局調研員,唯獨沒有接觸過學前教育工作。“工作跨度大,我倍感壓力。” 明準說,“後來,我通過去青島實驗幼兒園跟崗,去其他省市培訓,學到很多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爲更好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2015年11月,齊魯幼兒園竣工並交付使用。因管理經驗豐富,工作能力突出,明準被調整至此,任書記、園長至今。
面向新時代,聚焦“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從規模擴大向高質量發展”,2023年4月,青島援藏工作組依託“集團化”辦學,集聚青島齊魯名師、名校(園)長資源,創新打造“山海大講堂”教育援藏品牌,採取“線上+線下”“點題+選題”相結合方式,每月提供兩次定製化、個性化培訓,目前“山海大講堂” 受益教育工作者達4000餘人次。
“兩地攜手通過開展常態化的學習培訓,將優質的教育資源持續引進高原,拓寬兩地交往交流交融途徑,推動兩地教育系統優勢互補、合作發展的新篇章。”桑珠孜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拉巴次仁說。
揚優勢提質效——
不斷強化教育事業“軟實力建設”
近幾年,桑珠孜區中小學生明顯感覺課內外活動變多了、內容更豐富了。
桑珠孜區第四屆中小學生科技節上,460名學生各展才華,參加“飛向北京”航空模型、“我愛祖國海疆”航海模型、“共築家園”建築模型等比賽,在心裡種下探索科學的種子。
在青島援藏工作組的協調推動下,萊西市、天津大學與桑珠孜區相關單位、學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23名足球特長生參加青島足球夏令營接受專業訓練……
隨着教育事業進入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青島援藏工作組對教育援藏工作也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踏上新徵程,對培養青年人才探索實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青島市第十批援藏幹部、桑珠孜區教育局副局長周杰介紹,在夯實教育發展“硬支撐”基礎上,青島援藏工作組借鑑山東省教育先進經驗,不斷強化教育事業“軟實力建設”,推動桑珠孜區乃至日喀則市中小學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投資7300萬元,在日喀則市建設西藏首家青少年科學院,設“六個教育中心”,包括中華傳統文化、科技創新教育、勞動教育、國防教育、生態環保教育、海洋科普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的素質教育課程。
支持申報的西藏首個STEM課程研究課題已由西藏自治區立項,編寫的西藏首本小學STEM課程《陽光下的日喀則—太陽能賦能城市生活》,已在桑珠孜區十所小學試用。
2023年7月,2022—2023年度全球發明大會中國區全國總決賽中,桑珠孜區第三小學、桑珠孜區第一中學均榮獲銅獎。
首次參賽,一舉獲獎,喜訊傳來,振奮人心。“成績的取得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結果,更是青島教育援藏不斷深化的體現。”周杰說,“下一步,青島援藏工作組會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針對桑珠孜教育弱項,不斷豐富教育援藏外延內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格局,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