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嬰兒荒大作戰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爲搶救嬰兒荒,全球各國相繼祭出利多政策,像是補助休旅車與減免所得稅等。儘管如此,對於刺激生育率上升依然無濟於事。

精句選粹■Birthrates have been falling across the developed world since the 1960s. But the decline hit Europe harder and faster than demographers expected-a foreshadowing of the sudden drop in the U.S. fertility rate in recent years.

如果生孩子能獲得超過15萬美元的低息貸款、補助的休旅車以及終身免稅的待遇,這樣是否能鼓勵民衆增產報國?答案似乎是不太可能。

上述措施是歐洲國家爲了鼓勵民衆生育所祭出的福利,當中還包括便宜的育兒服務、額外的假期與免費的不育治療。

歐洲目前是全球嬰兒荒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根據聯合國統計,預計到2050年將減少約4千萬人。

自1960年代以來,已開發國家的出生率節節下滑,尤其在歐洲又更爲明顯,至於美國近年來生育率也出現遽降。

嬰兒荒危機愈演愈烈,已迫使全球各國將提高生育率視爲優先執政項目。在這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副總統賀錦麗就提出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父母能獲得6000美元補助,至於川普則提議免費的試管嬰兒服務及父母的稅收減免。

育兒政策難救生育率

歐洲與亞洲一些面臨人口銳減的國家,例如南韓和新加坡,也在最近幾年藉由優渥的育兒福利,希望能力抗人口減少的趨勢。不過成效顯然有限,因爲不論是各個年齡層、收入和教育程度,生育率依舊持續下降。

對於生有多個孩子的民衆而言,即使沒有這些福利,他們也會選擇生育;不過至於對沒有孩子的民衆來說,即使國家推出這些福利,也不會改變不想生育的看法。

以匈牙利和挪威爲例,雖然它們都提供慷慨的家庭福利,出生率依舊不見回升。匈牙利的生育率爲1.5,而挪威爲1.4,都大幅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的水平。美國的生育率也只有1.6。

研究人員認爲,生育意願降低,更多是文化層面的轉變,而非單純的經濟問題。已經結婚的挪威民衆赫茲(Nancy Lystad Herz)表示,即使她已經28歲、而且有車有房,還有穩定的工作,但她就是不想生育小孩。

生育低 文化成主因

匈牙利和挪威的家庭福利支出約佔國內生產毛額(GDP)逾3%,美國僅爲1%。儘管匈牙利的政策,像是住房貸款補助等幫助了不少的家庭,卻依舊無法改變許多年輕女性的選擇。

28歲的科奇斯(Orsolya Kocsis)坦承,即便他們擁有生育的經濟誘因,但她與丈夫還是不考慮生小孩。

匈牙利首相奧爾班(Viktor Orban)推行的生育政策,有部分是基於民族主義,因此將生育視爲國家的責任。他的政策主要針對已婚的異性戀家庭,但對單身或離婚者並不友好,因此也引發不少批評。

挪威的政策則把更多重心聚焦於女性在工作與家庭平衡的需求。然而它所提供的福利如產假、育嬰假和補貼,雖然有助減輕育兒負擔,但也無法扭轉挪威持續滑落的生育率。隨着女性平均生育年齡增加與房價上漲,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延遲生育。

專家認爲,從匈牙利與挪威的情況看來,單靠經濟激勵措施並不足以有效的提高出生率。政府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育兒負擔,但對許多人來說,選擇生育似乎更多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職業規劃以及社會文化的變遷。

因此在面臨人口不斷縮減的背景下,如何調整家庭政策與增強社會支持,也成爲全球各國目前急需解決的議題。